南向资金爆买港股科技龙头,为什么?

道哥道 2025-03-18 08:12:34

近年来,随着陆股通和港股通持续开放,北上资金已成为影响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样,港股市场中的南下资金,即大陆通过港股通购买港股的资金,也对港股产生了关键影响。

那么,其影响究竟有多大?让数据来说话。在港股当前每日交易中,低的时候大约45%左右的资金来自南下的大陆资金,有时甚至超过50%。

以年初至3月第二周(3月14日收盘)的统计数据来看,南下资金占港股交易的比例已超过50%,这在港股历史上尚属首次。

显然,随着南下资金占比不断提升,其定价话语权也愈发重要。在过去一周,即3月份的第二周,南向资金继续大幅买入港股的高科技龙头,下面为大家分享具体数据。

根据万得、东方choice等机构提供的数据,在3月份第二周(3月11日至3月14日)这5个交易日内,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港股达616亿港币。若观察3月初至3月14日这约两周时间,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达971亿港币,接近1000亿。从年初至3月14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甚至达到3755亿港币。

这是什么概念?与去年同期相比,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的金额超过去年同期的4倍。如此对比,便能直观感受到2025年年初以来,大陆资金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的强劲势头。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让我们看看南下资金买入了哪些资产。很多朋友可能对此不太了解,而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

在这一周,净买入最多的是阿里巴巴,金额达152亿港币;排名第二的是腾讯控股,净买入75亿港币;第三是快手,净买入近54亿港币;第四是小米,买入40亿港币;此外,盈富基金净买入38亿港币,中国移动净买入35亿港币,美团净买入近13亿港币,华虹半导体净买入6亿多港币,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净买入5亿港币。

大家有没有发现,上述企业大多是国内A股市场没有的标的,比如阿里、腾讯、快手、小米、美团等。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这些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属于稀缺标的,因此出现了通过港股通踊跃买入的情况,且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龙头企业。

可能有朋友会问,国内创业板和科创板有众多科技公司,为何还有大量国内资金通过港股通涌入港股市场?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从估值角度来看,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水平相较于国内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指数更低,具有估值相对优势。

其二,像阿里、腾讯、快手、小米、百度、美团等企业,在A股市场并无对应标的。这些创新型科技龙头企业、平台型公司,自2025年以来在AI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突出。

例如,腾讯的元宝、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度的相关AI大模型,性能数据出色。同时,国内关注的数据云领域,如排名前列的阿里云、腾讯云,以及与小米关联的金山云等企业均在港股上市。稀缺性加上科技突破,吸引了不少境内投资者的目光。

此外,A股市场总体而言,不仅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缺乏平台型企业,在科技尤其是AI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也较少,国内可能只有未上市的华为较为突出。所以,尽管有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指数,但在先进数字经济、AI等领域,与港股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从更宏观的全球视野来看,当前美国七大科技公司大幅调整,国内部分资金也在思考“东升西降”问题。即国内资金在买入时,认为全球资金可能会涌入购买人民币资产或中国核心资产,而港股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成为更便捷的选择。因此,不排除部分大陆资金存在这种买入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0

道哥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