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秒单神器”到算法攻防,网约车"外挂劫单"正经历多方围剿

天天网约车 2025-04-28 10:39:00

天天网约车患寡不患均。任何一个行业,公平竞争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但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当手速不够,外挂来凑成为部分鸡贼司机的谋生法宝时,一场关于该领域内的黑灰产业链,正倒逼着监管、平台及从业者,展开全方面攻防战。

在某短视频平台,标注"秒单神器"、"日入翻倍"等涉嫌灰色产业链的推广视频,播放量动辄破万。其中,售价300元/月的软件可设置金额、距离等参数,自动筛选高价值订单。

这种"科技赋能"背后,其实是对当下法律的践踏。2024年浙江新昌警方破获的案件显示,外挂产业已形成开发、运维、代理等9个层级。犯罪团伙通过破解平台算法,劫持系统数据,仅单个案件就造成平台直接损失上千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黑产从业者持续迭代技术对抗监管,部分软件甚至具备窃取支付密码、篡改计费功能。

对于日均处理数千万订单的网约车平台而言,外挂的诞生,不仅对平台算法失效导致订单分配失衡,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对广大老老实实接单的网约车司机而言,这种外挂秒接单的行为,更是对整个行业规则的践踏。

尽管公安部等八部门,早在2024年就开展专项治理,但外挂顽疾仍难根治。法律界定模糊成为最大掣肘——模拟点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使用者是否担责?这些问题让司法实践陷入争议,因为很多案件因"技术中立"抗辩陷入僵局。

平台与黑产的技术对抗更如军备竞赛。某头部企业安全工程师表示,其团队每周需处理数十种新型外挂变种。虽然动态验证码、行为特征分析等防御手段已投入使用,但黑产破解周期已缩短至72小时。

面对这场数字经济时代的攻防战,多方正构建协同治理生态。在法律层面,《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拟将外挂研发纳入危害网络安全行为,上海、杭州等地已试点外挂犯罪线索行刑衔接机制。

在这场关乎新业态健康发展的保卫战中,从监管部门雷霆出击到平台算法升级,从法律利剑出鞘到行业自我净化,多方合力正在拆解这条寄生在数字经济肌体上的灰色产业链。

对于当下网约车行业中出现外挂产业链,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4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