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影视取景地+”激发出城市文旅新活力

半岛都市报 2025-04-22 10:00:49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座城市。”不少影视作品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影视剧而奔赴一座城。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以优美的滨海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建筑风格,为影视剧拍摄提供了多样化的场景和素材,被誉为“天然摄影棚”。通过完善丰富的旅游配套,优化服务供给,市南区“影视取景地+”效应持续放大,打卡热度攀升,城区文旅活力不断提升。

周六晚上,蛤蜊喜剧演员孙小白的单口喜剧《老胖孩》在中国电影院2号厅上演,吸引了很多岛城年轻人,现场爆笑连连。“许多市民游客是循着青岛电影历史来我们这里打卡的,但是我们也想完善‘电影院+’的形式,定期举办电影分享会、影迷见面会、喜剧脱口秀等多元化、年轻化的活动,满足更多影迷的期待。”中国电影院值班经理赵璐告诉记者。

踏入八大关风景区,欧式建筑与绿树成荫的小道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景区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电影《抓娃娃》中马成钢在“西虹市”街头对儿子“父爱如山体滑坡”名场面就是在这里拍摄。每逢节假日,八大关社区便会组织“景区网格”志愿服务队提供文明引导、暖心服务、免费游览讲解,志愿者带领游客沿山海关路游览,将故事娓娓道来,既让游客朋友们欣赏了景区风光,也深入了解八大关建筑的“前世今生”。“我们希望通过暖心的服务,让大家的旅游体验更加舒适、舒心。”八大关社区工作站站长毕小龙说。

而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一砖一瓦、一楼一铺都让人想起电影《硬汉》。据导演丁晟介绍,《硬汉》里99%的镜头在青岛拍摄,能在电影中看到岛城熟悉的一景一物,“看《硬汉》就等于看青岛。”中山路作为青岛老城区的重要街区,20世纪曾经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区,近些年通过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实现了配套改造、建筑修缮和业态焕新,成为时尚感与烟火气的城市历史文化地标。

以取景地为撬点,推动影视与文旅互相融合、双向奔赴,市南区深挖影视文旅资源,将“打卡”人流转化为经济效益,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城市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通讯员 陈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