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没来,意想不到的招数先到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出对华贸易新动作,这次瞄准的是中国商品的“过路费”——港口停靠费。并且,他给中国划出了一个月的时间线。
施压中国还是自损一千?
中美关系一直磕磕绊绊,贸易战还没结束,特朗普一纸提议,要对所有中国船只征收额外的港口停靠费。这到底是特朗普又一次极限施压的惯用伎俩,还是为了那句“一个月内达成协议”而抛出的,各种猜测尘嚣而上。
回顾特朗普的执政生涯,对中国的强硬姿态几乎如影随形。从最初挑起贸易摩擦,到后来限制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再到如今试图征收港口停靠费,他对华政策的力度仿佛一台不断加速的机器,目标直指中国经济的关键动脉。
表面上,他常常以双边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作为理由,但其深层动因可能更为复杂。
美国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和宗教多元的国家,其内部的复杂性也带来了诸多矛盾。
在历史上,一些政治人物倾向于通过树立“外部假想敌”的方式,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以此达到团结内部、巩固自身政治基础的目的。
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阿富汗撤兵的争议以及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后,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可能更加显著,此时,中国便容易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焦点。
此次提议征收港口停靠费,外界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怀揣多重目的。其一,希望以此作为谈判筹码,迫使中国在未来的贸易对话中做出更多让步,毕竟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其二,也可能试图借此削弱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力。按特朗普的计划,中国运营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每隔一年涨30美元。
中国建造的船每净吨收18美元,每年涨5美元。一艘满载的十万吨级货轮,一次停靠费就得上百万美元,对中国航运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巨大。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同一天再度公开呼吁中国方面采取主动,与美方展开贸易谈判,并坚信双方将在一个月内达成协议。
但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却披露,白宫方面已私下承认,中方从未主动致电美方就贸易事宜进行磋商。
很显然,这种策略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如预期。实际上,美国自己的造船业早就衰落了,民用船只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到0.1%,全靠军用船只撑着。
就算提高了中国船只的停靠成本,航运企业也不会转向美国港口,更别提让造船业回流美国了。
美国军舰建造都经常延期,潜艇维修都要排队9年,这种效率很难与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竞争力相匹敌。
更重要的是,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最终买单的很可能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
当然,中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理。面对美国一次次的施压举动,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
此前的贸易战已经充分证明,中国有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例如,针对美国波音公司,中国就曾采取过具有针对性的回应。
中国如何应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波音在美国政商两界影响力巨大,中国拒绝接收或停止采购波音飞机及零部件,肯定会给波音造成重创,进而给特朗普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之前中国就曾拒绝接收波音飞机并暂停采购相关零部件,但力度还不够。这次港口停靠费事件,或许是加大反制力度的机会。
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也成了中美博弈的另一个舞台。
之前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想收购巴拿马的一个重要港口,如果成功了,中国在拉美地区就有了重要的战略支点。但这笔交易最终被叫停,美国从中作梗的可能性很大。
想想看,如果中国控制了那个港口,美国再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停靠费,对中国航运和贸易的打击就更大了。
虽然港口交易没成,但美国也没放弃遏制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或许就是美国在拉美地区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其实,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反复无常。他经常在谈判中突然变卦,出尔反尔。
特朗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特朗普今天说要跟中国达成协议,明天可能就宣布新的制裁。这种做法让人很难猜透他的真实意图。
所以,有人分析,这次征收港口停靠费可能只是个烟雾弹,目的是在贸易谈判中多捞点筹码。
毕竟,政策正式实施还有几个月,中间变数很大。特朗普的最终目的,或许不是真的要搞垮中国航运业,而是想逼中国在关税等问题上让步。
但不管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的对华强硬政策已经给中美关系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科技交流受限,人文交往也减少了。这种对抗局面,损害的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利益,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美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警告说,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损害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美国消费者也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对特朗普政府怨声载道。甚至连美国财政部长也说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是谈判筹码,不是长久之计。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建立更稳定互利的经贸关系,才符合中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
信息来源:《美对中国船只收港口费,中方强烈不满》,环球时报,2025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