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提升社交沟通与规则意识
方法:
用玩具/日用品搭建“家庭小超市”,分配角色(收银员、顾客)
通过图片卡片练习“我要买苹果”“多少钱”等基础对话
逐步加入排队付款、整理货架等社会规则训练
家长Tips:用视觉提示板辅助指令,完成5次交易可兑换小奖励
2. 感官统合训练:触觉探险箱目标:改善触觉敏感/迟钝,增强感知调节
方法:
准备密封纸箱,侧面挖洞,放入不同材质物品(毛绒球、硅胶勺、粗麻布等)
让孩子伸手触摸并描述感受,或根据指令找出特定材质物品
进阶版可加入温度体验(冰袋、温水瓶交替接触)
家长Tips:观察孩子反应,从非敏感部位(手心)开始接触,避免强迫
3. 干扰屏蔽训练:专注力筛豆器目标:提升抗干扰能力与选择性注意
方法:
混合红豆、绿豆、黄豆,要求孩子用筷子单独夹出指定颜色豆子
设置干扰环境:播放轻音乐、轻微晃动桌子增加挑战
记录5分钟内夹取数量,制作“进步阶梯表”可视化成果
家长Tips:根据能力调整豆子大小(芸豆更易夹),完成后用豆子作画奖励
4. 叙事逻辑训练:照片日记本目标:提升事件描述与连贯表达能力
方法:
每日拍摄3张孩子活动照片(吃饭、玩玩具、散步等)
晚上共同查看照片,引导按“时间+人物+动作”描述(“中午我和妈妈吃了面条”)
进阶:加入情绪词(“开心地玩火车”)、连接词(“先…然后…”)
家长Tips:打印照片制成册,定期和孩子重温强化记忆
5. 社交对话模拟:打电话过家家目标:练习问答式对话与电话礼仪
方法:
用玩具电话或手势模拟打电话,家长扮演不同角色(奶奶/老师/售货员)
设计场景:询问“今天吃什么”、请假“身体不舒服”、购物“请问有酸奶吗”
录制通话过程回放,用√×标记礼貌用语使用情况
家长Tips:初期可用便签纸写出关键词提示,逐渐撤除提示
家庭训练黄金原则:1. 短时高频: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2-3次优于单次长时训练
2.自然强化:将训练融入吃饭、洗漱等日常环节,减少孩子抵触
3. 记录进步:用视频或简单图表记录孩子反应,便于调整策略
4. 情绪优先:当孩子出现烦躁时立即暂停,转为安抚活动
家庭训练升级技巧1. 注意力与语言结合:
在注意力游戏中插入语言任务(如夹豆时数数、描述豆子颜色)
在语言表达后立即给予注意力反馈(如孩子说完立刻眼神回应)
2. 从“仿说”到“创造”:
模仿阶段:家长说“汽车跑得快”,孩子重复
拓展阶段:家长说“汽车跑得___”,孩子补充“快”
创造阶段:出示汽车图片,孩子自主描述“红色汽车在公路上”
3. 动态难度调节:
孩子连续3次成功则增加难度(如延长注意力时长/句子复杂度)
孩子连续2次失败则降低难度并拆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