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赛道!同济大学怎么样?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

在言高校 2025-04-27 13:47:01

为何出现发育异常?癌症等疾病因何产生?

同济大学研究团队给出了新答案。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尹贻蒙研究团队与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该研究突破了单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传统研究模式,表明不同转录因子常常通过协同作用,识别新型调控密码,参与胚胎发育等生命活动,而新型密码的突变,与发育异常或癌症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这一重要成果,不仅标志着同济在基础医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更折射出其“智能+”战略下学科转型的澎湃动能。而这一战略转型,源自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该计划以“1+N”模式构建学科转型框架——“1”指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学科,打造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等前沿方向;“N”则是推动土木、医学、交通等传统学科与AI深度融合。二者相互赋能,形成“AI技术支撑学科转型,学科场景反哺AI创新”的闭环生态。这种战略设计,使得同济在智能建造、极端环境工程、智慧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

在此基础上,同济大学更是大力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建设,推进原始创新研究,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以“数智化”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搭建等方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而这也间接促成了该校在专业转型升级上的“前瞻性”,同济大学早在2017年度便第一次向教育部申报增设了智能建造专业,有关机构预测,今后10年,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人员占比要达到20%,高等教育每年需至少培养30万人左右,同济大学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

不仅如此,同济大学更是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向新高度,其战略布局不仅限于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更全面实施涵盖教育质量智能监测平台、校园资产智慧管理系统、数字化后勤服务平台及校友网络智能交互体系在内的校园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通过深化推进图书馆藏与档案数字化进程,系统升级校区功能布局与规划方案,增强“一网通办”平台运行效率,创新打造师生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场景,全方位构建具有前瞻性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此外,同济大学还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产教融合核心载体,依托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聚焦无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岛校联动”机制,构建智慧管理平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闭环,形成从理论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当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时,同济大学这所拥有百年高校的学府,正以“人工智能+”为战略支点,撬动传统学科与专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这样主动整合资源拥抱“智能+”的行动,足以展现该校对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远见和决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