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赢了。
一场耗时近两年的拉锯战,终以胜诉收尾。造谣者“超能摄影阳阳”与“懂瓜呱”低头认错,不仅手写道歉信,还登上《上海法治报》。赔偿金?他直接捐了——不是为了钱,只为正义落地有声。
对蔡徐坤来说,是沉冤昭雪;对网络来说,是一个清晰信号——谣言,有代价。
2023年,一众娱记披着“爆料人”外衣,甩出几张图、编排几段词,就开始指控蔡徐坤“私生活混乱”。照片真假混剪,言辞斩钉截铁,造谣者忙着收流量,网友忙着吃瓜,人设不倒就不罢休。
而图片中涉及的当事人很快出面否认——与蔡徐坤毫无关联。可辟谣的声音被热度吞噬,真相被戾气掩埋。
蔡徐坤第一时间报警起诉,但法律程序讲证据、要时间。而造谣只要嘴皮一动。于是热搜霸榜、舆论失控、标签乱贴,他的名字成了流量提款机。
两年后,法院的判决书终于落地。污蔑者认罪,网络还他清白。但这一路走来,成本太高,等待太久。
央视也在同一天报道:相关部门正持续整治这类低俗造谣行为。蔡徐坤案中那几个造谣者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不是孤案。造谣的模板已经量产成套路:
比如上个月,网民徐某用AI拼凑爆款关键词——“顶流明星”“境外豪赌”“输光十亿”,捏造出某明星在澳门连赌7天、抵押豪宅的狗血故事,图文并茂,瞎编乱造。
网友瞬间点燃,从周杰伦猜到黄晓明,一个比一个真。
最终?徐某被行政拘留8日,草草收场。
但这波“瓜”早已满网飞,传播者却无感,继续下一轮。
现在的谣言,不再是无意误传,而是蓄意设计。从“内部消息”到“图说故事”,再到“直播爆料”,整套流水线精密运作,哪怕翻车也能秒删改口,下次继续。
“超能摄影阳阳”正是如此。他不是第一次造谣,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有恃无恐,不知悔改。娱乐圈的八卦账户,有多少就是靠这种“造谣-火了-删帖-等下个瓜”的节奏活着?
讽刺的是,公众人物在这场博弈中竟成了“弱势群体”。造谣者在暗地丢雷,他们却必须站到阳光下一一拆解,拖一人、毁一剧、断一线,全凭几张P图、几句语焉不详的“听说”。
辟谣的成本高到荒谬。职业被耽误,团队被误伤,声誉被碾压,只因为晚了一步“出面澄清”。
宁浩的《红毯先生》里,刘德华饰演的角色也曾无助地说出那句:“真相不是这样的。”而他得到的回应只有:“真相不重要。”
这句话,比谣言更可怕。
被谣言伤害的从来不止明星。
普通人呢?一样。
有人只是和长辈拍了艺术照,就被编排成“傍大款”;有人照片被盗用,被写成“女海王”,开房百人、挥霍男友钱财,直到她不得不晒出身份证,一条条驳斥——这不是她的名字,不是她的学校,不是她的人生。
最恶毒的不是编故事,而是逼你“自证清白”。
而AI的介入,让谣言制造变得更快更容易。一张假图,一段配文,就能炮制八百个版本的“事实”。真相永远慢一步,而伤害早已发生。
蔡徐坤耗了两年才打赢官司,那普通人又能靠什么?
国家这几年确实在下狠手。公共领域造谣,已经动辄行政拘留、刑事处罚。但针对个人的造谣,还远远不够。
一个造谣者道个歉就能全身而退?那受害者遭的难,谁赔?
别讲道理了。道理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法律介入,是罚款、判刑、登报、道歉,一个都不能少。
蔡徐坤维权是一个标志。也是一次警告。
再看看之前那个取快递被造谣的谷女士,不仅让造谣者落泪认错,还判了诽谤罪、缓刑两年。
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让这些动嘴造谣的,在法律面前闭嘴。
我们需要更多像蔡徐坤、谷女士这样不肯忍的人。也需要一个更干净的舆论场,不是为谁开脱,而是为每个人撑起一把伞。
🐔太美 菜公公的NBA
都在洗 堕胎是真 50万也是真 也不知道他告的谁 赢的是哪些谣言[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