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先生曾说过:“不要将王羲之当成老师,要把王羲之成为同学,你把他当成老师又怎么能够超过他呢,你把他当成同学,大家一起玩玩,会很有意思。”
曾翔先生的这番话毫不意外的遭到了全网的挞伐,将“书圣”当成同学,可见曾翔先生已经狂妄到了何种地步,还要和“书圣”一起玩玩,如此戏谑简直是对传统书法的亵渎。
其实这种观点并非曾翔先生独创,早就有之,只是没有人敢将超越的对象安在王羲之头上而已。
于右任先生曾说过:“学我不能先摹我,要临我学的那些碑帖,这样才能学好”。
白蕉先生也说过:“假如你们喜欢我的字,就来学我,这便是没有志气。那么应该怎样才好呢?简单地说,我看你们应当先寻着我的老师,你们来做我的同学,将来的成就,也许就会比我好。”
曾翔先生的话显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他将目标定的更高而已。
唐太宗《帝范》卷四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这句话被很多人拿来论述学习书法的途径,取法乎上也成为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
然而在很多人心中书法的“上”止于王羲之,取法乎上就是要深入学习王羲之书法,而忽视了更早的书法。
还有人认为书法开始于王羲之,这也不完全正确,书法艺术是古人从普通的工作中发现美的结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商,王羲之让书法得到了升华,在王羲之之前书法已经有了一些艺术标准和规范,并不是王羲之开创了书法艺术。
所以书法的“上”并不应该止于王羲之,还有更为古老和原始的书法值得学习。曾翔先生正在探索那些更为古老和原始的书迹。
王羲之在很多人心目当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是不可被超越的存在,即便是二王之间的父子之争,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扬大抑小。
崔寒柏先生视频曾被人恶意剪辑成他自言已经超过了王羲之,结果导致崔寒柏先生急忙连发多条视频辟谣,可见超越王羲之是多么骇人的言论。
曾翔先生显然并没有将超越王羲之当成一种忤逆,可以认为曾翔先生狂妄,但是这也显示出曾翔先生是站在一个特别的高度,或者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去看待王羲之和书法艺术。
曾翔先生的这个高度或者角度显然是常人无法企及或者理解的,所以当他出此言乱的时候,又给骂他的人送上一个话题。
如果一个从未深入学习传统书法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被认为是狂妄,但是以曾翔先生对传统书法和王书一脉的造诣来看,这番话显然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狂妄,应该引起深入的思考。
即便王羲之是书法艺术丛林中最璀璨的那朵花,那他也只是人而非神,对王羲之书法的探讨也应该从人的角度展开,所以应该深刻认识到王书的优点还有不足,不能将其视为完美无瑕。对王书的学习也要根据个人审美喜好进行取舍,而不能一味地照猫画虎。
对王羲之书法的批评自古有之,唐代的张怀瓘、韩愈、李白等认为王羲之的字“姿媚”、“无丈夫气”,甚至“浪得虚名”。清代金农等人也批评王羲之书法“负俗姿”。
结果到了今天,王羲之却成了神,他的书法成了完美的标杆,这种片面的认知是对书法发展极为不利的。曾翔先生的观点很好的驳斥了这种认知。
至于曾翔先生说的和王羲之“一起玩玩书法”,似乎更符合王羲之的性格,毕竟“坦腹东床”的典故显示王羲之并不是一个严肃、端庄的人,也许他更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玩书法。
字王羲之,要清楚学什么。第一,王羲之学问好。第二,王羲之是官员,第三,字写得好,但这是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