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连中纪委都出来严厉批评了,不简单啊!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为什么?
想必大家都有个模糊的印象——在以往,某些地方上的乱政事件被扒到网上之后,当地机构要么是“装死”不回应,要么是马科长附体答非所问,等到热度散去才灰溜溜地跑出来,然后该怎么样怎么样,甚至有的时候还拿一些临时工来顶包。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把手被免职了不说,处罚通报还挂了大半月,时至今日还有新处罚通报出来,看样子这是要奔着彻底刨根问底净化源头的目标去了啊!
然而,当舆论以为事件就此结束时,一些细节仍让人忍不住追问:问题真的全解决了吗?
彼时三河市突然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一条规定让商户们傻了眼: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外,所有广告牌匾不得使用红、蓝、黑底色或字样。政策推行过程中,城管部门将“整齐划一”发挥到极致——1800多块商户招牌被强制改色,连医院的红十字标识都被刷成绿色。
最让人意难平的是,连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色招牌都被强制“一夜变绿”了!
据商户提供的视频,当地官员曾在商场内当着大伙的面,义正言辞地解释道:“红色代表火,让人亢奋;蓝色太俗气”,并强制要求商户改用浅咖色、灰色等暗色调。
这种将个人审美凌驾于法律和市场规律之上的行为,彻底暴露出了三河市决策者这种“拍脑袋”式的工作作风。而为了快速推进整改,三河市甚至违反中央减负规定,搞了两次“百日攻坚”,频繁调度督查,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城管说靠大路口的所有门头都不让用红色的。”
在采访市民商贩的时候,无一不对此政策的决策者表现出深深的厌恶之情。
看看这两次通报的内容就知道了。
2025年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被免职,整改工作全面启动。除此之外,网络上还能查到这位2024年6月刚上任的书记,曾因在固安县推行类似牌匾整治受表彰,如今却成了反面典型,很是讽刺。
但,这种不痛不痒的通报在中央眼里还是小打小闹,还起不到广泛的警示作用。
所以今天(4月27日)中纪委将三河事件重提并列入全国性典型案例,标志着事件性质已上升为“中央级警示”。通报中明确将其与内蒙古“面子工程”、山东虚假开工并列,很明显就能看出中央这种系统性整治形式主义的决心。
而这种“旧案新提”的策略,既能巩固前期整改成果,又能通过横向对比放大震慑效应——毕竟三河市牌匾改色涉及群众利益,而山东、内蒙古案例涉及政府公信力和财政资金浪费,组合曝光更有震慑力度。
而且中纪委通报特别强调要“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这实际上是对地方自查自纠的不完全信任。从此前三河市在舆论压力下曾出现商户连夜换回红色招牌的闹剧,就能看出这地方明显存在“应付式整改”的倾向,不来波大的是震慑不到他们的。
所以这回,网友们担心的涉事官员“换个马甲再犯错”的事,肯定是不会再出现了。
——三河市公安局的警徽改色。
2025年3月,该局新办公楼照片显示,警徽从标准蓝盾金徽变成了浅金色。尽管目前没有官方解释,但这种涉及国家标志的改动已触碰法律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警用标志不得擅自变更。若此事属实,已超出“形式主义”范畴,可能涉及违法。
不过也能理解,因为此前官方就有解释了——2023 年 10 月三河市公安局西院建成时,安装的警徽主要是为适配墙体颜色,达到协调的视觉效果,所以才将警徽颜色更改为浅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