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爆雷!利润暴跌60%,大规模违约裁员减薪,引发近十万人罢工

沧海阅览 2024-12-07 15:18:45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众汽车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前言

12月2日,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的德国工厂,有近十万名员工,进行罢工,总部广场被愤怒的员工,围得水泄不通,九座工厂如同停摆的时钟一样,生产线也同样戛然而止。

大众可以算得上是老牌企业了,这是什么情况?

工人罢工

罢工的原因

根据了解,大众在十月底的时候宣布,为了节约成本,至少关闭掉三家德国的本土工厂,并且裁减掉数万名员工。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网:大众汽车吊计划关闭多家德国工厂

大众宣布关厂

这个消息一经宣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车企经营困难,裁员闭厂是经常使用的手段,为什么到大众的时候,工人的反应如此强烈呢?

如果把时间回溯到30年前的1994年,大众与工会签订了一份,就业保障协议,大致内容就是承诺在2029年之前,不会在德国进行裁员。

但是目前距离2029年还有五年的时间,大众突然违反协议,要在2025年进行裁员计划,这种行为引起了工人的不满,纷纷以罢工来对抗裁员。

工人罢工

大众为什么突然违反协议呢?其实早在九月份,这个计划就有迹可循了,大众的CEO发布声明:“欧洲汽车工业形势严峻,前有艰难的经济环境,后有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进一步落后,大众必须果断行动。”

而大众的首席财务官更是声称:“从疫情开始,欧洲损失了近200万辆汽车的销量,汽车行业减少了5万个工作岗位,这些需求一去不回了,大众损失了50万辆的销量,相当于两座工厂的产能,我们需要降低成本。”

整体利润的下跌

这些官方的说辞,大众的工人显然并不买账,毕竟谁都不想失业,于此同时,欧洲最大的工会,对大众发出了强烈的谴责:“我们绝不容许大众做出损害工人队伍的计划”。

而工会在9.25日与大众,展开了第一次关于成本削减计划的谈判,数百名的工会人员赶到了现场,为公会助威,施压管理层,工会提出的要求是:“工人不会为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付出代价,并且要求涨薪7%”

谈判现场

很显然,这样的要求,大众并不会同意,于是在十月底,提出了第二次谈判,工人要求大众完成剩余五年的就业保障协议,大众再次予以回绝。

在大众的第三季度的财报出来之后,大众的净利润跌幅超了60%,在如此巨额的跌幅之后,大众宣布:取消老员工的长期服务奖金。

净利润暴跌

此消息一经公开,无疑在满心火气的工人头上,浇上了一盆热油,工人们在最后一次谈判之中提出,希望通过减少工作时间,缓发奖金的方式,避免裁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大众并没有同意工人的要求,导致12月2日,出现了德国数十年未见的大规模罢工。

九座工厂的近十万名员工参与了罢工,其中早班工人罢工了两个小时,晚班工人则计划提前下班,经过这次罢工之后,计划在12月9日进行再次谈判,如果仍未达成协议,可能会升级为24小时罢工,甚至是无限期罢工。

这一举动严重影响了大众车型的生产,前来抗议的数千名员工聚集在德国大众最大的工厂抗议减薪。

大众在去年还是世界第二的汽车豪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围堵工厂

大众的经历

首当其冲的就是销量问题,对于大众来说,我们中国是大众的重要市场,占大众总销量的35%,在之前的四十年,随着第一个中德合资的,上汽大众建成之后,年产达到三万台桑塔纳。

除了桑塔纳之外,奥迪以及保时捷等车型也是一路畅销,并且帕萨特以及迈腾一度被誉为“神车”,从低到高,受到了各个阶层消费者的喜爱。

上汽大众

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大众的销量遭受了严重的滑铁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众的转型缓慢以及不重视。

大众电动化的转型,不止使自己没有盈利,反而连连亏损,根本的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规模不足,员工不足万人,反观我国的比亚迪,只看研发人员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七万人,全国各地员工的规模,已达九十多万,年底有破百万的可能。

比亚迪

在这样的差距之下,以及自身理念的落后,销量的下滑是必然的,除去自身的原因之外,大环境的影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首先就是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全球市场的饱和,不只是中国,甚至欧洲等多个国家,都比较偏爱于新能源车辆。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新颖性和科技感,导致大家更加的喜欢新能源的车辆,而车子不像是衣服、鞋子之类的,想换就可以换,所以在优先的选择性方面,大众就陷入了被动。

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图

另外就是成本上升和供应链问题持续的困扰着大众的运营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并且随着销售量的下滑,大众被迫做出裁员的举动。

不只是大众,其他传统的燃油汽车品牌,福特,日产等,也都因为利润的问题,被迫做出了裁员的选择,这些车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转型不及时,可以说现在已经迎来了燃油汽车行业的寒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应该怎么回应工人?

传统车企和新能源的对比

大众的现状

而现在的双方已经陷入了僵局,不想失业以及不想降薪,已经成为了员工的底线,如果非要触犯员工的底线,只能采用罢工的方式来对抗。

反观大众,在利润暴跌且转型困难的情况下,想在如今的汽车市场里抢占自己的份额,无异于痴人说梦,做出裁员的举动也只能是无奈之举。

大众的管理层表示,减少工作时间,延缓奖金发放这些方法不现实,“不过是在拖延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而已”。

工人罢工

并且德国大众的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沃尔夫斯堡对工人们表示,“作为管理层,我们不是生活在幻想世界里,我们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做决策。”

对于这种说法,大众的工人们并不认同,可以说是嘘声一片,毕竟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哪一个工人都不想退步。

大众的工人指出,在中国以及欧洲市场上,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落入下风的情况,并不是工人造成的,工人是不愿意替管理层背锅的。

大众声称采取措施

而大众公司已经表示,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减少罢工对客户、工厂的影响,并且之后会继续和工会进行谈判。

事情发展到现在,是得到妥善的处理,还是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就只能看12月9日的谈判结果了。

大众陷入到如今进退两难的地步,未来该如何发展呢?

罢工的工人

大众的未来措施

首先就是业务的本地化,随着大众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的研发中心开始运行,这里的目标就是潜心研究新能源的汽车。

负责中国市场的董事介绍,合肥研发中心,就是要提高速度,降低成本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和中国车企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曾经的大众,虽然在价格之上并不低,但是相比它的用料,以及安全性能方面,性价比还是极高的,即使有费油的缺点,但多数的消费者仍会为此买单。

大众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在流畅的车机系统,新颖的内饰,极高性价比的竞争之中,大众反而占不到优势了。

而大众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回归“大众”,其实在成立之初的时候,“大众”的寓意就是让每个家庭都能消费的起,但是随着经济的慢慢发展,供应链成本的上升,大众也慢慢的脱离了群众。

但是回归“大众”,不仅仅是简单的打价格战,一味地打价格战,就像是断尾求生,自身也会受到极大地损伤。

价格战

如今,随着明年比亚迪的海鸥计划的逐渐推行,大众也准备研发一款,两万欧元的入门级别电动车,暂定于2027年全球首发。

这就像当初的手机霸主“诺基亚”一样,凭借着良好的质量,曾经一度的领先全球,但是随着苹果的诞生,诺基亚没有抓住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导致自己的市场地位逐渐下滑。

诺基亚的销量下滑

大众也同样如此,德系车的质量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有著名的汽车分析师指出:“欧洲车企的问题并不在于产品质量,而是未能及时跟上行业转型的步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众作为老牌的车企,这么多年积累的口碑,相信只要做好转型,肯定不会缺支持自己的客户。

大众宣称的入门级电车

结语

这次发生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对于大众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处理好公司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市场之间找到自身产品的卖点,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而这件事,在即将到来的12月9日谈判之中,可能就会有具体的处理方式了,也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老牌车企,大众最后怎么抉择。‌

0 阅读:0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