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与实际武技
《道士下山》里太极门的师徒纷争、(师)兄弟纷争占据了前半程剧情的主线,因而也展现了诸多太极拳的内容,粗略统计至少有“太极刚劲、无名指诀、中心线和太极脚、天人合一、虚领顶劲、目击之术、不动之动、改头换面之术、太极暗劲、太极瓢”等十几个太极拳诀窍或境界。
限于篇幅,笔者在前两篇文字中介绍了其中的太极拳无名指诀、目击之术、不动之动三个内容,对于目击之术本人又持“不予置评”态度,所以实际上只写了无名指诀、不动之动两个而已,其他的太极拳内容,留待以后逐一解析,有心的读者、武友也可自行查阅《道士下山》原著。
以个人浅见,徐浩峰写的太极拳诀窍或境界,没有影版《道士下山》中赵心川(陈国坤饰)那个“九龙合璧”那么魔幻,整体上没有超过民国以来武术界相关记载(包括不限于报纸、书籍、传说等)。也就是倾向写实。
毕竟,最初徐浩峰被冠以“硬派武侠小说作家”的名号。完全虚化,怎么能硬?
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
初初写作的人,往往又得选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做底子——比如形意拳。
有《逝去的武林》珠玉在前,《道士下山》后半部的著作中,很自然的出现了段远辰、查老板、方二先生等形意拳的高手。
这三人,一个是戏子,一个是特务,功夫最高的那个,是个老色批。
一、戏子:假作真时虚也实
原著中出现的第一个形意拳高手,是查老板,一个曾被称为“上海滩扮相第一”的武生。不但拥有绝顶艺术,还有绝高的技击功夫。
查老板这个人,原型似乎是民国武生高盛麟、筱高雪樵、路凌云的综合体。

(路凌云,民国著名武生,形意大师尚云祥弟子)
影版《道士下山》查老板,由张震扮演,本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成功选角。
然而影版中查老板手持一根弯弯曲曲的棍子,一脸阴柔的站在阳刚之气的郭富城一旁,总有点让人胡思乱想。

再加上两人是双修的猿击术的日炼、月炼......
这应该是陈凯歌导演的改编创见,不是徐浩峰原著本意。
道士下山原著中,查老板用的是枪,长、直、硬、灵活。
其枪法,则得自形意门真传。
形意拳初始无枪,自孙禄堂写《形意拳学》后,出现了“脱枪为拳”的说法,此后相沿成习,因为形意拳劲,确实犹如大枪。
徐浩峰写查老板的枪法,是一明一暗。
明写之处,如查老板用鱼竿挑飞在鱼塘中浸泡满水的棉被;在舞台上扮演《挑滑车》时,是挑飞六十斤重的八仙桌。这个明写体现了查老板的腰力,毕竟枪是缠腰锁。与写太极拳一样,徐浩峰的这个描写,依旧没有超出民国以来武术界用枪的记录,比如民国八极拳高手李书文能枪挑大车轱辘转动,过去大车轱辘全木制作,外包铁皮,重者可达百斤。
明写查老板枪法的另一处,是查老板与日本间谍明柳生的长枪和薙刀对决。
查老板用一个词形容枪法的实战诀窍——“枪虚”。
两晋时代,枪开始出现,逐渐替代了原本的硬柄长兵矛,唐之后替代了槊,成了长兵中的王者。枪的韧度,保证了枪有多变的轨迹,古云“二十年梨花枪无敌手”是也。
但查老板真跟明柳生决战时,却没有用虚枪化解刀力、批亢捣虚,而是直接凭腰力将枪反弹,连枪杆带动薙刀,打中明柳生。
这是明代武术家程冲斗六合枪法绝活‘’大封大劈”,先将枪头着地、借地力而起。
程冲斗一派枪法,是明代主流枪法之一,简单理解可称之为“硬打”,正名为“军阵武艺”;明末清初枪术名家吴殳厌恶程冲斗一系枪法,讥为“殆同牛斗”,崇尚的是“倏忽入喉”的虚枪,又名“游场武艺”(注:非游玩);而查老板枪法除了程冲斗枪法外,也有吴殳的枪法影子。
徐浩峰写查老板曾被青帮围攻,在小巷中以一根晾衣竹竿对战数十名青帮混混。因未描述实际打斗过程,是为暗写。
小巷是长兵器用法的天敌,因地方狭窄,枪的运动范围被限制;小巷也是考验长兵器的绝佳场所,能于小巷中运用长兵杀敌,其技术已臻化境。
徐浩峰明显是喜欢这一桥段的,后来被用到了廖凡主演的《师父》中。

(廖凡主演的咏春高手,手持竹竿以六点半棍迎敌)
廖凡在《师父》中定位是咏春高手,用的技法是咏春六点半棍。在影视中廖凡的技法,不纯是六点半棍,北派枪法痕迹很重。好在南方长兵鼠尾棍,本也是枪法遗绪,违和感不强——这与明朝东南沿海一代抗倭历史有关。
明代有着俞龙戚虎之称的俞大猷、戚继光都是实战派名家。长期经营东南、训练士卒抗倭,枪法是必修课。
戚继光受唐顺之影响,将枪花缩小,能护身即可,一旦分拨开敌人来枪,即刻出枪扎敌。
徐浩峰后来在作品《武士会》中给形意拳的祖师起名戚际可,就是将戚继光将军和形意拳祖师姬际可合并。这算是给原本无枪的形意门,找了个艺祖,是嫁接。
徐浩峰是非常善于嫁接技巧的,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名字组合一下就算嫁接的话,那太小瞧了他。
因为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把大枪、形意拳和一代书圣王羲之也嫁接在一起。
三、方外有高人、隐藏红尘里
《道士下山》中出现的第三个形意拳高手,是查老板的形意拳师父,戏班子的装箱先生;后来成了程老板的装箱先生。名为方二。
方二,谐音方外。
但方二先生一点世外高人的样子都没有,是个形容猥琐的瘦小老人,整天手捧一本《良友》杂志。
(注:良友杂志,是民国时最火热的杂志,每期封面多为名媛贵妇、娇娃佳人)
装箱先生,是总管戏班的戏服的人,身居后台。演出开始,台上华彩属于角儿;演出结束,散乱的戏装往往由装箱先生件件收取。这个身份,暗示方二先生是收拾残局之人。
方二先生,以一根筷子击穿了段远晨后脑骨。因为段远晨做特务,欺男霸女,方二先生清理门户。
方二先生的做派,数年后,出现在了徐浩峰作为编剧的《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说出了一段经典台词,“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

方二先生,是里子。
方二先生的武功展示,一是以筷子击穿段远晨的后脑骨——这还是胡海牙的“遗教”,胡海牙有篇自述文字,写自己学武和结交武术界人士的经历,写过一个北京的拳师“二条张”,能用手插入冰面,诀窍是插入冰面前,有个震的动作,实际上是震裂了冰面再插进去;也是李仲轩的遗教,李仲轩描述自己的师兄杀猪、分割的时候,有个动作是将猪脊骨往案板上一磕,等于先把猪骨震松了关节缝隙,才好下刀。
这个窍道,不练武术的读者不知道,武术界从明清流行的少林拳诀“三字沾按吐,全用小天星”是如此;劈拳的“斧劈之力”是如此——斧头劈柴,省力之法是先把斧头小力楔入木柴,带起来后再磕下去,这样省力而力大。实则但凡搏击术的发力,都是最后一下沾实了才能保证力发的透彻。

(图源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义兄时晓武传授周口心意六合拳单把,曾描述铁掌杨祥麟一天单双把击墙面或大树等不下千次,如果是一味憨打猛劈,腕、肘、肩、腰是都受不住的。
方二先生的第二种功夫,是步法。方二先生为了吸引段远晨来找自己,故意传授程老板形意拳步法,由程老板化在京剧《锁麟囊》的“寻球九步”里。

(京剧锁麟囊)
京剧名角多习武,而程砚秋怕是习武名角中最出名的一位,据说曾师从高紫云、杜心五、醉鬼张三等多位武术界的名手,留下痛殴日本鬼子的逸闻。
但是程老板的寻球九步,到底是不是形意拳的步法不清楚,倒是曾有人写过文章,说程老板的寻球九步,是吸收了杜心五的自然门矮桩步成就的。
不管是自然门矮桩步,还是《道士下山》中写的形意拳步子,寻球九步,确实包含了步法中卧鱼、剪子股等多种难度较高的步法。按书中描述,有“龙蛇之势”。
人有四肢且直立,但偏偏多门武术都在讲究向无足之龙蛇学习步法,因为步法实则是身法的体现,而龙蛇之形,是身法高明的象征。
笔走龙蛇,也是书法的高境界。
徐浩峰写《道士下山》中的三大形意高手,戏子癫狂,特务横死,唯独游戏人间的方二先生缥缈红尘中,事了拂衣去,也算令人艳羡。何安下问其生计,方二先生说要把一句形意秘诀,找个富商卖了,换三千大洋。
这句形意秘诀是,发力时脚不能学鸡爪,要学鸭蹼。
心意形意之术,鸡腿向来是第一艺,但确实有人站成五趾抓地之形,徒然让脚下紧张。
实际上鸡鸭两禽均可独脚撑地,且脚还是舒展踏实,这样才能保证劲力不局促于根节。
与鸭蹼相仿的是鹅,王羲之特爱白鹅,从白鹅姿态中吸取书法奥义;武术家也在白鹅中吸收灵感,著名的白鹅亮翅,即是此意。
徐浩峰明写鸭蹼,实际是想说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