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庸、古龙、徐浩峰
我的武侠小说阅读时间,可能始于八岁左右,当时需要边翻字典边看,第一本书应该是《金马女侠》,八十年代末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少,连电视都是有时段的。
成长后,翻阅百家武侠小说,十八九岁后集中到金庸,金庸全集保持每年一遍的阅读习惯;
到三十岁后,忽然喜欢了古龙,《欢乐英雄》、《三少爷的剑》、《七种武器》等三部居首,因为这三部,比起古龙的《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更具写实感——大侠也要吃饭,也会受穷,也有退缩心态和厌世之感。于是古龙的大部分书籍,也成了每年一遍的必读书。
再到后来,遇见了徐浩峰——其实我看《道士下山》,看过两次,第一次看时是奔着找寻“简单、直白、精妙”的武术诀窍去的,期待又一场逝去的武林,看没几行开始牢骚“这什么玩意?武术呢?大师呢”,于是辍读。
第二次看《道士下山》时,因为某些经历,心境又变,看《道士下山》中何安下那句“我精通多种道术,在尘世却换不来一个馒头”,忽然如中暗器。
从此徐浩峰全集也成了每年必读书籍。
李仲轩临老看聊斋,说“失意的人看聊斋”。
其实失意的人不止看鬼故事,也看武侠、看好莱坞英雄电影、看网络无脑爽文、看东方的苍老师波多老师,还看徐浩峰。
徐浩峰的书籍里有一个元素一定是有的——失意。
《国术馆》也是一部失意之作。
二、暗杀秘技龙形搜骨
《国术馆》是一部具有极其浓厚自述意味的小说,在用《逝去的武林》记述了李仲轩,用《道士下山》记述了胡海牙后,徐浩峰的笔锋,挥向了自己,除了写自己的人生脉络,也在小说中描述了跟胡海牙、李仲轩两位老人相识相伴、学艺的经过。
在国术馆中,徐浩峰给李仲轩入狱的经历,做了一个解答,书中言“二姥爷之所以入狱,是曾随师父在江西戚宁县暗杀过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暗杀的技术,是形意拳龙形搜骨。

(薛颠龙形)
龙形搜骨,是河北派形意宗师刘奇兰的绰号,老谱称“龙搜骨”是脊柱、骨盆等关节练到极致的表现。但刘奇兰郭云深车毅斋宋世荣四位先师齐名,四人中郭号称“连珠崩拳”、车有“游鼍化险”、宋有“蛇形燕形”,郭车宋都有明显的技击用法,刘奇兰祖师何以只留个“身法状态”做外号呢?
徐浩峰在书中给龙形搜骨做了一个“技击技术分析”:左手捋住人左腕,右手按住其肩膀同步陡然下捋,当对方惊慌挣扎时,顺其劲将其身往上一送,此时震动对方心脏,导致对方心脏骤停,形成“自然死亡”的效果,即便法医检测也无法检验出来。

(国术馆小说——龙形搜骨部分原文)
三、乃知兵器是凶器
“龙形搜骨”是否如小说中写法,本人不予置评,这问题得由读者自行寻找答案,因为这话题过于敏感——当然,笔者也曾经在挚友陈纪元、同门刘志等人的帮助下,寻找过一些资料和线索,以下为一些资料,也有一些医学方面的资料,以供同好参考。
1.急所术与八打八不打
数年前,一门叫急所术的技术曾在网络流行,有些类似国术中所谓的“八打八不打”,针对心脏部位,有一个打法,精确的拍击心脏部位可令人休克乃知死亡。

(日本空手道内容——急所术,跆拳道亦有部分内容相似,概因跆拳道出自空手道)

(跆拳道急所技术记录——来源功夫史公众号)
2.内家拳术、点穴、隔山打牛
北京八卦掌拳师徐世熙先生曾教授不少学子,演示过通过抖动对方胳膊,震的人头昏、晕厥的状态。

3.李存义明暗刚柔论
孙禄堂著《拳意述真》一书,记载李存义先师有“明暗刚柔之论”,描绘人练到绝艺时,有明刚、暗刚、明柔、暗柔之分,其中“暗刚者,与人相较,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手相交,彼之手指软似棉,用意一抓,神气不只透干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中之内劲也。”
4.现代医学、失重与心脏骤停(以下为医生解答)
患者产生失重状态是一种感觉,加速竖直向下时,会出现失重状态。如果长期受到这种压力,心脏和感觉细胞会发生障碍。失重并不是失去力量,对外界物体失去了支持能力。这种情况,不仅在太空中发生,在做刺激性运动时,也会出现比如过山车。 失重感太强,会引起猝死。失重状态下,内分泌红血球蛋白的产量以及内耳平衡器官会受到影响,这些都属于严重的失重反应。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心功能下降,比如心肌质量减少,收缩力下降,还会引起冠状动脉微血管发生改变,毛细血管出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引发破裂,最终会引起猝死。 在失重状态下,心肌功能发生改变,比如蛋白质合成减少、心肌胶原增加、肾上腺素减少、钾钠离子减少,主动脉上的毛细血管发生萎缩,身体上的所有器官和组织,血液充盈,会引起脑半球供血不对称,引起猝死。 猝死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猝死不光是因为原发病引起的,失重状态过强也会引起猝死。除此之外生活在重力世界,失去重心,心跳加快,肌肉紧绷,血压升高,很容易让人出现心慌无力的感觉。
结语:近年很多人对传武抱有很强的鄙夷心态,然而其考量的标准,很简单粗暴,只是论输赢,对于技术层面,是很少涉猎的。本文也算借解读徐浩峰书籍,顺手抛砖引玉,希望大众尤其是传武习练者,多关注技术,毕竟千百年的搏杀技术传承,没有一点可取之处,那是不可能。从“龙形搜骨”、急所术、失重与猝死等资料入手点研究去,还是能察觉传武的魅力,只是这份魅力,有着冷酷杀意,难怪前贤说“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免责声明:本文所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