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野村登龟江少将,曾以第二十师团第40旅团步兵第79联队长、第十一师团司令部附、第十二师团司令部附和独立混成第80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进攻海拉尔时,曾率领独立混成第80旅团官兵,在海拉尔要塞进行顽强抵抗,最终被苏军重创而缴械投降。

日军向苏军投降
野村登龟江(1888—1952)是日本高知县人,1888年4月10日出生,1909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兵科,与石原莞尔、横山勇、永见俊德、饭村穣、岛本正一、人见与一、上月良夫、町尻量基、百武晴吉、井出宣时、渡边正夫、加纳治雄、饭沼守、饭冢国五郎、黑田重德、樋口季一郎、林芳太郎、松井节、菰田康一、冈本保之等人同学, 该期毕业生有418人。
1915年11月29日,野村登龟江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0期,与石原莞尔、中岛铁藏、阿南惟几、清水规矩、田中久一、笠原幸雄、铃木率道、重藤千秋、田边盛武、岩松义雄、樋口季一郎、大贺茂、岛本正一、濑谷启、关龟治、人见与一、坂西一良、大野宣明等人同学,并于1918年11月29日毕业,该期毕业生为60人。

陆军大学校
野村登龟江早期经历不详,1933年8月1日晋升步兵大佐,被调任丰桥陆军教导学校附,其时校长为林茂清少将,这是一所培养陆军下士官的军校,设有步兵学生队、骑兵学生队、炮兵学生队及学生队等,该校毕业生一般只授予军曹,由于该校址位于爱知县的丰桥,因此常被称之为“丰桥教导学校”。
1935年8月1日,野村登龟江被调到日本驻朝鲜军,接替增田久猛大佐出任第二十师团步兵第40旅团步兵第79联队长,其时师团长为三宅光治中将,参谋长为平田健吉大佐,其中三宅光治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曾担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是策划和发动该事变的元凶之一,1936年12月1日,又由川岸文三郎中将继任第二十师团长,而参谋长杵村久藏大佐比其早到任三个月。

野村登龟江
“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二十师团于7月16日从朝鲜登船出发,并于7月19日在天津大沽口登陆,是日本陆军最早侵入华北地区的师团,分别集结在唐山和山海关一带,并被编入中国驻屯军作战序列。(林海青蛙原创,抄袭搬运可耻)
此时该师团下辖高木义人的步兵第39旅团和山下奉文的步兵第40旅团,前者下辖步兵第77联队和步兵第78联队,分别由鲤登行一和小林恒一担任联队长,后者下辖步兵第79联队和步兵第80联队,分别由野村登龟江和铃木谦二担任联队长,师团司令部直辖冈崎正一的骑兵第28联队、细川忠康的野炮兵第26联队、南木熏的工兵第20联队、加藤楠的辎重兵第20联队等部队。

日军占领廊坊
就在第二十师团先后攻占南苑、长辛店、廊坊等地时,野村登龟江于8月2日晋升陆军少将,并被调回日本出任第十一师团司令部附,辅佐师团长多田骏中将,“八.一三事变”的前一天,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决定,以藤田进的第三师团和多田骏的第十一师团编成上海派遣军,增援驻守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野村登龟江辅佐多田骏正在做出征部署时,多田骏于8月14日接到了出任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兼陆军大学校校长的任命,由山室宗武中将继任师团长,片村四十八大佐为参谋长。(林海青蛙原创,抄袭搬运可耻)
由于松井石根大将也曾担任过第十一师团长,因此他在奉命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时,首先将第十一师团编入了上海派遣军作战序列 ,该师团是从日本多渡津港登船出征的,并于8月23日从上海川沙口、狮子林等地登陆,曾遭遇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十一师团登陆地点
在宝山、罗店、浏河一带防守的是罗卓英的第十八军,而在罗店与山室宗武第十一师团对阵的,主要是彭善的第十一师和李树森的第六十七师,尽管罗店是一个仅有2平方公里的小镇,但却是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松江等地的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双方在罗店区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第十一师团仅下辖山炮兵第11联队,所谓山炮就是一种小口径(57—75毫米)的曲射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畜力驮运,但在罗店争夺战中,第十一师团还配属了多支炮兵部队,但更多的是依赖于日本陆、海航飞机的狂轰滥炸和日本海军舰载炮火的轰击,每次进攻之前都是先进行炮火覆盖,炮弹铺天盖地落下,而炮弹所到之处则是烈焰升腾。

进攻罗店的日军
彭善的第十一师和李树森的第六十七师都承受了巨大的伤亡,第201旅旅长蔡炳炎阵亡,就连第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也身负重伤,由黄维接替其指挥,可见战况之惨烈和胶着,双方在罗店激战了近一个月,彼此都是死伤累累,而日军每前进一步,也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罗店之战”也被称之为“血肉磨坊”,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整个城镇是片瓦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和炙热的焦土在冒烟。
就在“淞沪会战”激战正酣之时,野村登龟江于9月16日被调到日本关东军,转任第十二师团司令部附,辅佐师团长山田乙三中将,其时参谋长为中村正雄大佐,该师团司令部设在黑龙江牡丹江,所属部队驻屯在牡丹江地区,其主要任务是担任防御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并讨伐当地的抗日武装。

日军进山讨伐
1938年1月8日,上村清太郎中将接替山田乙三出任第十二师团长,同年6月11日,又由中永太郎大佐继任参谋长,此时该师团下辖步兵第12旅团和步兵第24旅团,前者辖步兵第14联队和步兵第24联队,后者辖步兵第46联队和步兵第48联队,师团司令部直属骑兵第12联队、野炮兵第24联队、工兵第18联队及通信队、辎重兵中队等部队,隶属于多田骏的第三军作战序列。
1938年7月15日,野村登龟江被停职待命,同年7月27日被转入预备役,究竟是何种原因?不得而知,因其刚满五十岁,尚未达到退出现役年限。

驻屯在牡丹江的第十二师团
1941年,野村登龟江再次来到中国东北,出任“满洲国协和会”中央练成所所长,而担任 “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长的是三宅光治,此人此时是预备役陆军中将,而臭名昭著的甘粕正彦曾先后担任总务部长和审查部长。
三宅光治曾主持“满洲国协和会”日常工作长达五年之久,期间曾进行“二位一体制”改革,即满洲国各省省长、次长分别兼任省级协和会本部长及次长,市、县等政府机构一并照此办理,有利于日本人的“政治领导”,旨在加强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并将中国东北建成扩大侵略战争的兵站基地,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提供兵员。
1945年2月20日,野村登龟江被重新征召,以预备役陆军少将出任独立混成第80旅团长,该旅团是以原第二十三师团留守官兵为基础,加上新征入伍新兵和再次征召退役老兵,于2月下旬在海拉尔组建起来的,取代原第8国境守备队,接手海拉尔要塞的防卫任务,而第8国境守备队已经被扩编为第一一九师团。

日军在海拉尔阅兵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对日本进行宣战,150多万苏联红军兵分三路越过中、苏、蒙边境线,向驻守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摧枯拉朽式地进攻,从海拉尔方向进攻的是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
8月9日上午,野村登龟江率领独立混成第80旅团官兵,按照作战预案,分别进入各自防守阵地,凭借要塞工事据险抵抗,该旅团有相当一部分老兵,曾参加过“诺门坎战役”,具有对苏军作战经验,但毕竟双方兵力悬殊,日军官兵只能是做垂死挣扎。

日军向苏军投降
在苏军强大攻势之下,野村登龟江率领残兵败将抵抗势头越来越弱,战至8月18日上午,野村登龟江率领残部3800余人,在敖包山、河南台等阵地向苏军缴械投降,比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下达的投降命令,提前了数小时之多。
野村登龟江被苏军俘获后,被押往苏联西伯利亚羁押并服劳役,日军高级将领并没有被特别优待,而是与普通士兵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野村登龟江未能熬过西伯利亚的极寒气候和病魔,于1952年1月31日死于苏联监狱中,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