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初为了加强广州市区与广州南站之间联系!

交通热知识 2025-04-20 20:48:50

在广州有多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其中与番禺密切相关的当然是东新高速!

东新高速公路

东新高速公路(粤高速 S39)是广州南部交通网络的重要动脉,全长 46.69 公里,北起荔湾区东沙大道,南至南沙区新联立交,串联番禺、南沙及佛山顺德等区域。

线路采用双向 6-8 车道设计,设计时速 120 公里(起点至金山互通段为 80 公里 / 小时),总投资约 63.5 亿元,于 2010 年亚运会前建成通车。

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广州市区与广州南站之间的 “黄金通道”,从芳村出发仅需 8 分钟即可直达广州南站,较原有绕行路线节省 40 分钟以上,成为南站集疏运体系的核心高速公路。

东新高速公路

建设动因:破解交通瓶颈,强化枢纽地位

广州南站作为华南地区最大高铁枢纽,承担着武广、广深港、贵广、南广 4 条高铁线路,2024 年到发旅客达 1.76 亿人次,日均接发列车 851 趟,单日最高客流突破 78 万人次。

然而,建设初期,南站与广州市区的交通连接依赖洛溪桥、新光快速等主干道,高峰期拥堵严重,制约了枢纽功能的发挥。

东新高速的建设正是为了打通这一 “肠梗阻”—— 通过直接衔接广州环城高速、南沙港快速路等骨干路网,形成 “海陆空” 立体交通走廊,将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南沙港三大枢纽串联,实现 15 分钟直达中心城区、48 分钟连通香港西九龙的高效通行。

东新高速早期路线规划图

发展赋能:交通动脉激活区域经济

东新高速的建成对广州南站发展产生了显著的 “乘数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交通能级跃升!

作为南站唯一直达高速公路,东新高速与广佛环线城际、地铁 2/7/22 号线及佛山 2 号线形成 “空铁陆” 一体化网络。

其次,土地开发提速!

交通便利直接推动南站周边土地价值提升。例如,番禺区石壁街依托东新高速新客站出口,规划建设 853 万平方米的 TOD 综合体,涵盖高端服务业、泛珠枢纽总部经济区等五大功能区,地上建筑面积较原有规划提升明显。

最后,产业集群集聚!

东新高速沿线成为产业布局的热点区域。2024 年,荔湾区东沙街道动工建设 “东沙汇” 商业综合体,总投资 3 亿元,涵盖商业、酒店、办公等业态,紧邻东新高速出入口,预计年客流量超百万人次。

广州南站核心区则依托交通优势,吸引唯品会全国互联网后台技术服务基地、京东时尚珠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形成 “高铁 + 电商 + 文旅” 的产业生态。

战略意义:枢纽升级与区域协同

东新高速不仅是一条交通走廊,更是广州南站从 “交通节点” 向 “经济磁极” 转型的关键支撑。通过与南大干线、广明高速等路网衔接,南站地区形成 “目” 字型快速通道,实现枢纽交通与商务区交通的分离,缓解核心区拥堵。

同时,其作为广佛全域同城化的重要纽带,推动番禺与顺德、南海共建 “南番顺” 高质量发展合作区,2024 年区域 GDP 总量突破 3000 亿元,占广佛经济总量的 18%。

未来,随着海珠湾隧道(2025 年通车)等新通道分流东新高速车流,该路段将进一步释放运力,为南站打造 “世界级文商旅目的地” 提供更强保障。

东沙桥

东新高速公路以其 “速度 + 密度 + 深度” 的多维价值,重塑了广州南站的发展格局。这条 46 公里的快速通道,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经济要素的聚合器 —— 将日均近 50 万人次的高铁客流转化为商务流、资本流,推动南站从 “亚洲最大火车站” 升级为 “大湾区门户枢纽”。

随着广佛环线、地铁 22 号线等配套工程的完善,东新高速的 “黄金走廊” 效应将持续释放,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0 阅读:21

交通热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