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个好东西,让喜欢娱乐的人娱乐,喜欢搞笑的人搞笑,喜欢才艺的人展现才艺,喜欢关注国际国内新闻的人了解更多的信息,让带货的人赚钱,多愁善感的人流泪,同时也让喜欢研究传统文化、古代文史的人获得更多的知识。
但是,正是由于自由的表达,也使得有些人在传播古代文化知识时过多的夹带了太多自己的“思想”,就像我之前写的有关《论语·学而》篇的解释一样。最近又看到有专家学者发视频解释“风马牛不相及”,也是让我不敢苟同。
稍有古汉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风马牛不相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左传·僖公四年》,原文为:“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字面意思是齐楚两国相距甚远,即使马和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比喻意义为形容两件事物或两个人之间毫无关联,彼此不相干。
对“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解不同,关键是对“风”的解释理解不同。
有人认为“风”的意思是“逃逸”“走失”,就像上面解释的一样,即使马和牛走失了,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这种解释虽然不够准确,但是没有原则的错误。后面再详细说。
还有的专家的解释就比较离谱,就属于是在理解古籍时夹带“私货”的行为。他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是起风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是因为马牛两种牲畜,因为牙齿结构不同,一个喜欢吃顺风草,另一个是吃逆风草,因此在起风的日子里,同时去放马和牛是不合适的。
也不知道这个专家是怎么研究的,竟然得出了这么一个解释。首先他背离成语的出处不说,即便马和牛一个喜欢吃顺风草,一个喜欢吃逆风草,起风的日子也可以同时放牧啊,从两个方向吃不就行啦。
所以,有些专家为了显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总喜欢标新立异,夹带“私货”。如此研究,其目的和方法都是错误的。
再回头说为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风”解释成“逃逸”“走失”也不准确呢。
因为这句话的原意应该解释为:“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也不会逃到彼此管辖的地方,两者不会相关”
这是齐桓公率领联军攻打蔡国之后,接着攻打楚国,楚国派使臣问管仲的话。很明显,把“风马牛不相及”的“风”解释为“走失”“逃跑”是用了“风”引申之后的意思,把“风”本来的意思(发情)省略了。
所以,“风”用在动物之前,就是表示发情。
古人用“风”来表达表示情感的词有很多,比如“风情万种”,“又到哪儿风(现在一般用“疯”,我认为是误用)去了”;人的情感有问题,是作“风”问题等等。
中国人不仅用风来表达表示情感,云、雨、浪等都可以表达情感、情绪。如巫山云雨,云雨一番,出去浪等等。
因此,在研究古籍时,一定不能背离原文,也不可以无限引申,否则就容易把原来的意思弄丢了。丢了原来的意思的最大的害处就是给不负责任,又想出研究成果的人胡说八道,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