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寻心千百度

云水便有情 2025-04-17 02:53:40

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心若失踪了,

该去哪里找?

心代表无尽生命的积累,所以心念对每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总以为自己活在现实世界,其实是活在各自的心念中。包括我们怎么看世界,也与认知模式有关。由此决定我们看到怎样的世界,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

尤其是凡夫,因为看不清,会把种种心念贴上“自我”的标签,执著于此。因为执著,就会把这些心理奉为主人,结果被贪嗔痴主宰并伤害。

我们认为有自性的心,到底在哪里?当我们被恐惧、孤独、忧愁、仇恨等情绪抓住时,会觉得这些情绪是实实在在的,负能量极其强大。如果我们以智慧观照——这个心到底是什么?伤害我们的情绪、妄想到底在哪里?

《楞严经》有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七处征心就是探讨,心到底在身体内、身体外、身体中间,还是看东西的地方?在寻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心是找不到的,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因为妄心经不起审视,当智慧观照生起时,它就烟消云散了。

我们在这些感官上探究,找不到自性的心,说明这个心念并不是住在耳眼鼻舌身诸根;当我们以智慧观照时,发现心也不在认识对象上。也就是说,心既不在我们的眼根,不在眼睛看到的外境,也不在眼根和色尘中间。

我们在身内和身外扫描,结果根本找不到自性的心,在其他地方同样找不到。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即心是什么?心在哪里?当我们探寻心的时候,发现心是无形无相的,同时也是无迹可寻的。

心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不和身体合在一起,但也不可以离开身体另外找到一个心。在探寻心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智慧观照,发现心是了不可得的,并不是自性的存在。如果是自性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那它始终都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的观照而改变或消失。

因为心是缘起的存在,由条件决定,所以当内在观照力生起时,心就会被瓦解,被平息。如果心有自性,就意味着这些心念是不可改变的,永远存在,永远在影响你,生命就没有出路了。

事实上,心会随着因缘不断变化,其中有善也有不善的心理,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情绪。就像舞台上的不同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因为心是缘起的,我们才能断恶修善。

这就必须认识哪些是正向心理,和解脱、觉醒相应;哪些是负面心理,和贪嗔痴相应。通过对心的了解,作出正确的选择和管理,从而改善我们的心,改善我们的人格。

佛法教给我们的,正是如何正确观察自己的心。在这种智慧引导下,我们认识到,虽然心有不同显现,但本质就是无自性的存在,就是空性,就是涅槃,是超越一切情绪和妄念的。

摘自:济群法师佛法讲座

0 阅读:0

云水便有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