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紫禁城的夜晚总是静得可怕,可在这一天,宫墙内外却乱作一团。
十九岁的同治皇帝突然驾崩,没留下子嗣,庞大的帝国一下子成了个无主之地。
消息一传开,朝堂上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没人敢说话,没人敢呼吸,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可就在所有人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坐在了西暖阁,召集王公大臣们开会了。

同治的死对清朝来说,是个巨大的麻烦。
皇帝没了,最关键的是,咸丰这一脉也彻底断了。
按照清朝的规矩,下一个皇帝得从宗室里挑一个,可到底该选谁,这就成了个棘手的问题。
有人提议选溥侃或者溥伦,这两人都是乾隆的后代,血统纯正,但问题也出在这儿——他们跟同治这支根本不沾边。
惇亲王奕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理由很简单:皇位不能落到太远的旁支去。

慈禧听了,心里一动,迅速表态:溥字辈的不行。
可问题还没解决,接着又有人提出了载澂,这回是恭亲王奕訢的儿子。
奕訢是谁?那可是咸丰的亲弟弟,清朝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
当年慈禧能掌权,奕訢出了大力气。
可正因为这样,慈禧反而更不放心。

让载澂当皇帝,等于是让奕訢一家独大,到时候自己还能不能稳坐太后之位就不好说了。
于是,她再次否决了这个提议。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慈禧自己开口了。
她要立载湉为帝。
载湉是谁?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关键是,他的母亲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

更狠的是,在载湉登基之前,慈禧特意安排他过继给咸丰,名义上成了咸丰的儿子。
这一步棋走得极妙——载湉一旦成为皇帝,慈禧就是他的母亲,依然可以垂帘听政,继续掌控朝政。
消息传到醇亲王奕譞耳中,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按理说,自己儿子当皇帝,应该是天大的喜事,但他却“哀嚎一声,长跪不起,痛哭流涕”。
满朝文武看着这一幕,心里一阵发毛。

这哪是喜极而泣,分明是悲从中来。
奕譞心里清楚得很,皇帝这个位置不是福,而是祸。
看看同治,年纪轻轻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英年早逝。
现在轮到自己的儿子,慈禧会手下留情吗?更何况,自己的孩子才四岁,根本不懂什么叫权力,等他长大了,一切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可他再怎么哭,事情也已经定了。

第二天,百官齐聚醇王府,把载湉迎进宫。
四岁的孩子被抬进太和殿,面对高高在上的龙椅,他吓得大哭不止。
可不管他愿不愿意,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
载湉最终成为了光绪皇帝,而奕譞的预感也没错。
这个皇帝的一生,几乎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

他从小被严格控制,长大后想要变法图强,却被慈禧一手扼杀,最终被囚禁在瀛台,郁郁而终。
有人说,奕譞当年的那一跪,跪得不是皇权,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从此不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帝国权力斗争中的一颗棋子。
他哭得撕心裂肺,可没人能救这个孩子,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办法。
皇宫的门一旦关上,命运的齿轮就不会再为个人停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