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弘时:一个不合时宜的皇子,注定的悲剧
雍正朝的宫廷里,规矩比人情更重。
有人说,皇家父子情薄,可雍正对弘时,倒也不是一开始就冷漠。
这个皇帝的三子、实际上的长子,曾经在父亲的宠爱里度过童年,后来却被剥夺宗籍,死得无声无息,连个像样的身份都没留下。24岁,一个本该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点。
父亲的冷漠,从未被封世子开始

按照清朝惯例,亲王的儿子年满15岁,便可被封为世子,待遇优厚,未来有机会承袭爵位。
而弘时的父亲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在康熙朝时已是雍亲王,按理说,他的长子弘时完全够资格被封世子。
可奇怪的是,当时康熙的几个亲王——胤祉、胤祺,都如期为儿子争取了世子封号,但雍正却迟迟未曾为弘时上报。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雍正的用人风格向来讲究“可控”,他性格谨慎,喜欢藏住自己的真实想法,连皇位都是隐忍多年才等来的。

可弘时呢?这孩子性格直率,不懂得察言观色,甚至有时显得有些鲁莽。
比如雍正曾给大臣们亲手写了福字,结果弘时因为不在场没拿到,回来后直接去找雍正“要说法”。
这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个小事,可在雍正眼里,弘时的举动无疑是少了几分分寸感。
八爷党的吸引,让父子关系彻底破裂
如果说性格上的不合让雍正对弘时渐生嫌隙,那么最终让这对父子彻底决裂的,是八爷党。

康熙晚年,皇子之间的储位之争进入白热化,八阿哥胤禩因待人温和、处事圆滑,颇受朝臣爱戴,被称为“贤王”。
可惜,他终究没能赢得皇位,反而在雍正登基后被清算。
弘时偏偏就跟胤禩走得很近,这让雍正极为不满。
雍正四年,胤禩被削宗籍,赐恶名“阿其那”,几乎成了阶下囚。
这个时候,弘时竟然站出来替胤禩求情,甚至指责雍正对兄弟过于苛责。

换位思考一下,雍正这个皇帝当得本就战战兢兢,防着朝中旧臣、防着兄弟们的余党,连自己儿子都不站在自己这边,反而帮着一个“反对派”,这让雍正如何能忍?
于是,一道圣旨下来,弘时被削去宗籍,甚至被“过继”给八阿哥胤禩为子。
换句话说,他已经被赶出了皇家圈子,成了一个无名无分的“普通人”。
而此时的雍正,已经彻底对这个儿子死了心。
结局既不是被赐死,也不是意外而亡

坊间流传,弘时是被雍正赐死的,理由是为了给乾隆扫清障碍。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雍正真想杀他,直接关进宗人府就行了,像当初对待八阿哥一样,让他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熬不过几年,便可自然而然地死去。
可雍正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弘时交给了十二弟胤祹看管。
胤祹是个性情宽厚的王爷,并非雍正的打手,这说明雍正并没打算让弘时走到绝路。
弘时死于雍正五年,距离他被削宗籍仅一年多时间。24岁,正值壮年,没有战事,没有突发疾病,怎么就突然死了?有人猜测是抑郁而亡,也有人说是因失去身份后日渐消沉,最终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去世。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雍正都没有赐死他。
乾隆的态度,或许才是关键
真正能证明雍正没杀弘时的,是乾隆的态度。
乾隆即位后,立刻恢复了弘时的宗籍。
要知道,乾隆是个极为孝顺的皇帝,如果他真的知道父亲雍正曾赐死弘时,那么他大可以装作没这回事,继续让弘时的名字被埋没。

但他没有,而是主动给这位哥哥平反,这说明他心里清楚,弘时的死并不是父亲的手笔,而是个无奈的结局。
弘时的故事,说到底还是皇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没有野心,但也没有足够的城府,在深宫之中,这样的人最容易被淘汰。
他的死,既不是惊天阴谋,也不是全然无辜,而是时代洪流下的必然结果。
有人说,皇家无情,雍正连自己儿子都能放弃。

但换个角度想,弘时如果不是个皇子,而只是个普通人,他的直率、他的仗义,或许能让他活得更自在些。
可惜,他生在帝王家,一切都由不得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情商不如老五。弘昼大智若愚,自污身份,甘当荒唐王爷,享一辈子清福。
以乾隆是一个孝顺的皇帝为依据,猜测弘时是正常死亡是非常搞笑的。乾隆处处学他爷爷,每每贬低他爹,把雍正的改革几乎全废,你跟我说他孝顺?以子改父这在封建王朝是大不孝,真孝的话,满清就有五个祖了!
传位给李德全都比传给乾隆强
雍正虽刻薄但不寡恩,对忤逆他的赶尽杀绝——众多兄弟及年羹尧隆科多等。但对自己人也非常的好——允祥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等。虽然为了胞弟气死了亲娘也没弄死胞弟,八成也不会弄死儿子。乾隆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也不容易,其实他是不赞成雍正的,自己做主了就把那些宗室全放了
乾隆孝顺?这作者怕了没了解过登基后乾隆的所作所为
雍正识人不明,就算传位给马国成都比弘历强十倍
乾隆典型的腹黑男,凡是他爹支持的,他一上台全反对。
皇权>亲情
跟 阿其那 勾勾搭搭!自己找死![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