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攻破汴梁之后,便号召大家选举一个新皇帝,这直接把宋廷大臣们吓傻了:选一个异姓当皇帝,这本身意味着,大家公然否定了赵氏皇帝的合法性。
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如果明天,宋军又杀了回来,这帮人会不会被当成宋奸处死?
虽然大家可以解释为,这一切是在金军逼迫下做的,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是忍辱负重。
可问题是,这种解释是不是会被人们认可呢?恐怕不太好说啊。
看到选举会场一副死气沉沉的局面,金军统帅自然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
总而言之,你们怕什么,怕宋军杀回来?就大宋那种腐败透顶的军队,敢惹你们这种民选的政府,我们金军分分钟就能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你们千万不要害怕,按你们心中的意愿,选举出一个最能代表你们利益的新政府、新皇帝。
听到金军这样给鼓劲,终于有一些人站出来投票了。
这些人投票时,内心那是矛盾极了。因为最先站出来投票,以后清算宋奸时肯定没得跑;问题是,如果这个民选政府的地位巩固后,那就是开国功臣啊。
再说了,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于是,他们都壮起胆子,都投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票,更鼓动别人也投。
当然了,他们在这样做时,也免不了要说,我这样做是为了拯救一城的生灵。因为我们一直和金军硬扛下去,金军肯定会和我们玩汴梁大屠杀啊!
事实上,金军就一再威胁大家,如果你们都不愿意和我们亲善友好,我们可要不客气了。金军这种话,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只是空洞的恐吓之词。
不管怎么说,看到他们这种勇敢的行为,大家都惊呆了。因为,明天宋军杀回来,这几个人能有好果子吃吗?因为谁也不敢投,就你们敢投?
当然了,看到有人敢当这种出头鸟,大家自然也可以跟着开始投了。因为,法不责众,明天宋军杀回来,也会优先清算那些出头鸟。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出了自己手中宝贵的一票。最后,张邦昌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当选了这个伪政府皇帝。
张邦昌听到这个消息,那是又惊又喜。因为,自己竟然当了皇帝,这不是祖坟上冒出青烟的事吗?问题是,这种伪政府皇帝的结局会是什么,谁敢保证啊?
当时的张邦昌,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是宁死不当宋奸。因为,不是有句老话吗,别看你今天闹得欢,明天有人和你拉清单。
你现在高呼两句高大上的口号,就算被金军杀了,以后也会成为忠义之士供在庙里的。
更何况,面对你这种忠义的表现,金军也得装模作样,对你表示尊敬啊。比如,秦桧当时喊了几句高大上的口号,金军不是也没有杀他吗?
你现在因为害怕也好,因为贪婪也好,当了首席宋奸。明天估计还是死路一条,只是死后也会被人骂的。
如果张邦昌知道,自己拒绝这种选择,只能在恐惧煎熬下,再多活几个月时间,就会身败名裂而死;他会如何做呢?我想他肯定也会考虑选择上策的。
因为,选择上策虽然危险,可能也会死,问题是,你不这样选择,结局实在太糟糕了。
张邦昌可以选择的中策,就是与金军小心周旋。现在金军占据汴梁城,张邦昌就跟他们合作,明天宋军杀回来,张邦就拨乱反正。换而言之,忍辱负重,以大局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问题是,张邦这样做,他这所谓的“良苦用心”有谁会承认呢?到时,恐怕还是会被拉清单啊。
如果张邦昌知道,做出这种选择,只是会让自己在恐惧的煎熬下,再多活几个月,就身败名裂而死,他还会这样做吗?我估计不会的。
当然了,这也未必意味着,张邦昌肯定会选择上策,因为在当时背景下,还有下策可以选择啊!
下策,就是死心塌地的当宋奸。换而言之,既然金军要统一天下,我就施展十八般武艺帮忙。
因为,和金军作对凶多吉少,忍辱负重也可能里外不是人,还不如放手一博,没准以后写到青史上,咱也算一号皇帝。
比如,石敬瑭是儿皇帝,可说起中国历史时,谁也得承认石敬瑭的后晋是五代之一啊。
当时的张邦昌,内心肯定是矛盾极了。因为上中下三策,哪一策也是非常危险的,好像怎么选都是个错误。
问题是,当时的汴梁民众,似乎都希望张邦昌来当这个宋奸。因为张邦昌当了宋奸,就可以代表老百姓和金军谈判。从此以后,老百姓直接面对的,就是张邦昌这种宋奸,而不是金军。
宋奸做事,只要不是坚决选择下策的那种人,做事多少都会有点谱,一旦金军亲自动手,那还能有个深浅?
我认为张邦昌不愿意选择下策,而是在上策和中策之间犹疑不定,但一方面是金军的逼迫,一方面是汴梁民众期盼的目光,张邦昌自然只能勉为其难地选择中策,当这个伪政府皇帝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人在说起张邦昌的时候,都强调他的忍辱负重。金军一走,张邦昌就退位,并且拥立康王赵构上位了。所以,张邦昌死得实在太冤了。
问题是,张邦昌当时的行为,显然没有这样简单。
当时的张邦昌,因为受多方胁迫,所以一直很挣扎。
后来,张邦被杀的罪名,都是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罪名。但是,这些鸡毛蒜皮的罪,却足以证明,当时的张邦昌内心充满了太多幻想。
最简单而言,有人揭发,张邦昌睡了先帝的女人。
这种罪,简单的看,就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罪行。问题是,这件事显然可以证明,张邦昌一度认为大宋政府无可救药了,所以有了死心塌地跟金国混的意思。否则,他怎么敢睡先帝的女人呢?
许多事,你可以解释为张邦昌被逼无奈。
比如,拘捕皇族成员、给金军搜刮钱财、进献美女。甚至而言,捕杀抗金志士、民族英雄,也可以解释为被逼无奈。
问题是,睡先帝的女人,谁逼他了?千万不要说,是先帝的女人勾引张邦昌。难道先帝的女人勾引,张邦昌就敢睡她?
这本身就意味着,张邦昌曾一度得意忘形,以为赵家人再也无法死灰复燃了,所以才敢干这种事。最后,张邦昌只是面对爱国军民的压力,才迷途知返了。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邦昌对待孟太后的礼仪。
孟太后是宋哲宗的前皇后,因为种种原因,金军在搜索大宋皇族成员时,并没有把她列入名单。
金军撤退后,孟太后被大家抬了出来。张邦昌一伙对孟太后也非常礼遇。问题是,在这种礼遇的背后,却是非常值得玩味。因为,整个流程就和赵匡胤对待柴世宗老婆似曾相识。
这样说来,张邦昌一伙是想干什么呢?
还有的罪,听起来就更鸡毛蒜皮了。那就是,张邦昌在内室,也穿着皇帝的衣服,还铺着皇帝用的被褥。
简单的看,这自然不是什么事。问题是,如果张邦昌当皇帝,真是忍辱负重的选择,回到内室后,怎么还这样玩呢?这难道也是被逼无奈?
这种事看似鸡毛蒜皮,但这显然意味着张邦昌一伙,在金军撤走后,还有取代大宋的计划,只是面对爱国军民的压力,所以终于不敢一条道走到黑了。
张邦昌当时的选择,绝不是他个人的孤立选择。因为,所有参与伪政府筹建的人,都有着与他类似的选择。
因为,他们都在金军的逼迫下交了投名状,想退回去,自然是瞻前顾后。于是得意忘形时,就想一条道走到黑,充满恐惧时,就想着回头是岸。
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其实,谁处于张邦昌的位置上,也会患得患失的;当然了,那些在筹建伪政府时,表现积极的官员,也会患得患失的。
他们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处于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所以只能被迫交投名状。
比如张邦昌,在选举开始时,金军统帅就已内定张邦昌为伪政府最高领导人了,他不当能行吗?
比如王时雍之类的高级官员,金军统帅一再与他们进行亲切会谈,并且希望他们积极协助金军建立统治秩序,他们能拒绝吗?
比如范琼之类的高级将领,金军统帅让他们负责伪政府的保安工作,看到有人破坏和平环境,他们能不积极镇压吗?
有时候,也未必就是他们的思想道德低人一等,而是他们所处的位置,实在有点太尴尬了。如果他们的职位再低一点,这些事就轮不到他们来做了。
如果他们骨头硬一点,拒绝配合,结局会好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所有拒绝跟金军合作的人,全部被押送到了北方了。一旦被押到北方,肯定是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并且回到了南方,政治上也有污点了,你怎么回来的?是不是金国放回来的卧底啊?
秦桧最初之所以会被人骂,还不是因为他杀了岳飞,而是他先被押往北方,后又回到南方,所以当秦桧由主战派转向主和派的时候,就有人弹劾他,认为他是金国卧底,没资格主持和谈。
可问题是:如果不被押往北方,势必要进入张邦昌政府,成为伪政府官员,结局就是被赵构清算。平心而论,这两种选择对比来看,从北方归来时的秦桧,至少也比张邦昌等人强吧?
至于说秦桧到底是不是卧底,这个咱们以后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