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尼姑庵风流事

木沐情感录 2025-04-14 11:37:14

古时候,龙阳府中智县有个书生叫沈梦。这沈梦长得风流俊美,特别喜欢美人和歌舞,一到花街柳巷或者歌台酒馆,就流连忘返,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因为这个,祖上留下的大笔家产,已经被他败掉了四成。

他的妻子黄氏见他整天沉迷于那些烟花柳巷,花钱如流水,就苦口婆心地劝他。可沈梦听得多了,就觉得黄氏不是个贤惠的妻子,经常对她不理不睬。黄氏心灰意冷,决定不再管沈梦的事,带着5岁的孩子,独自在房间里吃斋念佛,随他去了。

清明节那天,沈梦穿着一身华服,独自一人到郊外踏青,一心只想找个有缘分的漂亮姑娘。可走了一整天,连个影子都没碰到,他顿时没了兴致,垂头丧气地走进了一家酒馆,自斟自饮,喝得半醉。出了酒馆,沈梦迷迷糊糊地走着,也不知走了多久,只觉得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的林子里有间房子,他赶紧穿过林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堵围墙,前面一排垂柳,中间挂着“德兴庵”的匾额。

沈梦心想,常听人说德兴庵里有几个长得标致的尼姑,只是一直没机会去。今天误打误撞地到了这儿,也算是缘分。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走进庵里。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他一直走到大门口,用力敲了几下门。片刻之后,一个女童把门打开,把他引入堂上,说:“公子请坐,我去请师傅出来。”

女童走后不久,一个20岁左右的尼姑走了出来,和沈梦打了个招呼。沈梦忙还礼,坐下后,偷看了一眼尼姑,只见她面庞白皙如玉,大方端庄,沈梦顿时神魂颠倒,心想:“我今天找了一整天都没遇到,原来佳人藏在这里。”他心里琢磨着,得想个法子,把这好事办成。

其实,这尼姑法号妙空,是个假修行、真念佛的人,厌倦了出家的冷清,一心想过普通人的日子。她3岁就被送到庵里,如今已经18岁了。刚才女童通报后,妙空在里屋看到沈梦一表人才,顿时被吸引住了。刚好老尼姑卧病在床,她就出门迎客了。

女童送完茶水后,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一壶茶喝完,妙空说:“公子,这里人来人往的,要不我们到里屋去喝茶?”沈梦心花怒放,跟着妙空到了里屋。在里屋,两人又喝了一壶茶,沈梦说:“师傅,这里的茶真好喝,再煮一壶吧。”妙空让女童退下,再煮一壶茶。女童刚走,妙空就以看字为由,把沈梦带到了卧房,两人成了好事。

正甜美的时候,女童推门进来,撞了个正着。女童放下茶壶,掩面而逃。妙空起身点起烛灯,准备了一桌好饭菜,和沈梦对坐而吃。期间,她担心女童泄密,就把女童叫来一起吃喝。吃到一半,妙空借故离开,女童已经喝得微醺。她正值青春年华,被沈梦一逗,就把持不住,也和他成了好事。

第二天一早,妙空赏了香公5钱银子,叮嘱他一定要守住秘密,又给了钱让他去买些鱼肉酒果回来。香公平日在庵里吃的是粗茶淡饭,如今得了银子,又有酒肉可吃,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这德兴庵里有两个院子,东院住的是妙空,西院住的是妙尘。妙尘也是个不安分的人,手下也有个女童和香公。香公见东院最近总是买酒肉,觉得奇怪,就告诉了妙尘。

妙尘命女童守在院内,自己来到东院门口,刚好遇到东院外出归来的香公,左手提着酒坛,右手竹篮里全是鸡鸭鱼肉。妙尘笑着说:“进城看看,师弟今日过来与我闲话,口福不小啊。”话刚说完,不等香公通报,他就径直走进院内。香公急得朝里面大喊:“西院主到此拜访!”妙空一听,慌了手脚,忙叫沈梦躲到屏风后面,自己起身挡住妙尘。

妙尘进到院中,一把抓住妙空的衣袖,说:“好呀,出家人居然做这败坏门风之事,我们找人评理去!”妙空一听,吓坏了,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心跳加速,低着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妙尘见他被吓成这样,哈哈大笑说:“师弟不用着急,我是吓唬你的。我要是你有此佳宾,定不会独自受用,还不快引来相见。”妙空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忙把沈梦拉出来与妙尘相见。

沈梦见妙尘面容秀美,风采动人,虽年龄看上去大过妙空,可比妙空更有风情,不由心中大喜。而妙尘见沈梦举止大方,谈吐爽朗,也心中欢喜,转头对妙空说:“天下有此好事,竟让师弟独享,实在不公。”妙空说:“师兄不用眼热,倘若不见外,我们同乐即可。”妙尘听了这话,满心欢喜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先回去备好酒菜,好让公子今晚过来小坐。”当晚,沈梦就到了西院,与妙尘也成了好事。

自此之后,东西两院都买通了香公,轮流取乐。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沈梦自觉身体困倦,应付不来,只想着能早些回家。可两个尼姑刚得到甜头,哪肯放他回去。沈梦再三哀求:“我到此已有两月多余,家中不知我去往何处,定是着急。待我回去与妻子交代好了,最多五日,马上归来。”妙空听后说:“既然如此,那今晚备些酒菜与你饯行,只盼你早去早回。”沈梦见妙空同意,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五日之内一定再回到此处。

片刻过后,妙空到了西院,与妙尘说了沈梦要离去一事。妙尘沉思片刻,说:“他虽立下誓言,但像他这样长相俊美的男子,谁人不爱?况他生性如此,乐地必不会少,这一去便不会再来。”于是两人一合计,晚上为沈梦践行时不停劝酒,待沈梦喝醉后,把他头发全部剃了。

第二天沈梦一觉醒来,已是太阳高照。翻身之时,发现头顶一丝清凉,用手一摸,发现头发全被剃光。他忙从床上坐起,问:“这是怎么回事?”妙空见他醒来这般大惊小怪,坐起身来说:“公子不要气恼,见你执意要回,我师徒不忍与你分离,才出此下策,把你扮成个尼姑,图个永久快乐。”此时的沈梦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想离开却没有头发,心里合计着,只有等头发养长后再走也罢。

由于每日体力消耗过大,没过多久沈梦便卧床不起。此时妙空和妙尘也开始担心起来,每日轮流为他熬汤煮药,只盼他早日康复。可谁知沈梦的病却日益加重,每日气若游丝地躺在床上。此时的沈梦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而眼前并无一个亲人,顿时泪如雨下。见妙空和妙尘进屋后,他忙从身上拿出一条鸳鸯绦,说道:“我自到此处,家人并不知晓,还请将此绦送到家中,通知我妻,让她来见我最后一面。”妙尘接过鸳鸯绦,表面上答应了沈梦,可转身就将它扔到了西院房梁之上。

第二天沈梦离开了人世。妙空和妙尘在庵里找来棺木,让两个香公帮忙,将沈梦尸首埋到院内槐树底下。

再说沈梦的妻子黄氏,自清明那日沈梦外出春游,四五天后不见回家,只以为他又到哪里玩乐去了,不放在心上。半月后仍不见沈梦回来,黄氏便有些担心起来,叫家人到处去问,邻居都说自清明之后不曾见过。又过了月余,仍没有沈梦消息,黄氏整日以泪洗面。

八月中旬,连下了半个月的大雨,家里屋顶被大风刮坏。雨停后,黄氏忙找人来修缮屋顶。没几天房屋就修缮完成。黄氏在支付工钱时,发现一个木匠腰间系着的鸳鸯绦,居然和丈夫沈梦的一模一样。这个木匠名叫刘三,他做的木活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黄氏走上前去,向刘三借过鸳鸯绦,一看当初成亲之时买了两条,一条丈夫携带,另一条则是自己带在身旁。眼前这条黄氏可以肯定就是丈夫所有,如今已物是人非,不由眼泪簌簌往下流。

黄氏眼含泪水地问:“请问师傅,你这鸳鸯绦是从何而来?”刘三便告诉黄氏,这绦是自己从城外一个名叫德兴庵的尼姑庵里得来的。那里有东西两院,分别住着妙空和妙尘两个尼姑及手下的女童和香公,且那些尼姑都是20多岁。前些日子,庵里香公找到刘三,让他前往德兴庵修缮房屋。刘三到了庵里做房屋修缮时,在西院的房梁上看到了这绦,于是就将它拾来随身携带。

黄氏听后,以她对沈梦的了解,知道他一定到过那里,于是就问刘三,在庵中是否见过一个英俊男子。刘三说自己在庵中大概有十多日时间,但却从来没见到陌生男子在庵中出现过。黄氏拿来50两银子递给刘三,说:“这鸳鸯绦是我丈夫所有,他自清明外出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下次你到庵中之时,还请帮我打听打听。”刘三收下银子,说刚好那里房屋还没修缮完成,过几日还会前往庵中,到时一定帮她仔细打听。

几日后,刘三到了德兴庵,趁歇息之际试探香公,可两个香公都是守口如瓶,一问三不知。这天傍晚,刘三正在房顶上修缮屋顶,妙尘从屋里走出,而此时一个女童手拿油灯,正往大殿上赶。女童走得急,不小心和妙尘撞了个满怀,油弄了妙尘一身不说,还差点把衣服点燃。妙尘顿时大怒,拉起女童就打,边打边骂:“整天昏昏沉沉,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弄了我一身没用的东西。”

刘三见后,忙从屋顶下来劝解。妙尘怒气未消,边走边骂,进屋换衣服。女童被打得摔倒在地,哭泣不止:“我不小心打翻了油,就被你这样毒打,你活活弄死了个人,那该是什么罪?”原来这女童一身正气,之前见妙尘每日与沈梦欢好,曾从侧面劝说过妙尘,谁知妙尘非但不听,还说她多管闲事,将她打了一顿,从此处处针对女童。女童对妙尘也是一肚子怨气。

刘三听到女童这样说,忙问她怎么就弄死了人。女童边哭边说:“妙尘与东院的妙空日夜轮流快活,把一个书生活活给断送了,如今就埋在院中的槐树之下。”刘三听后,心中记下了所有,将女童安抚好后,迅速收好工具,一口气跑到了邓家。

黄氏听说丈夫死了,放声大哭,连夜请来亲人商量。第二天,黄氏前往县衙报了官。县令带上衙役,在德兴庵院中果然挖出了一具尸首。妙空和妙尘及庵中所有人,都被带到了县衙。起初不管县令如何审问,众人都沉默不语。县令只好对妙尘和妙空用刑。两人肤白皮嫩,哪受过这种罪,还没开始用刑就全招了。

县令听后,判定妙尘和妙空两人因不守出家之规、害人性命,被斩;两个香公知情不报,各打100大板;妙空的女童被关卖,妙尘的女童因一身正气,被命为德兴庵主持。

黄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好学,最后命丧尼姑庵,于是便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黄氏的孩子果然为人正直,坐怀不乱,最终榜上有名。

0 阅读:100

木沐情感录

简介:有些人,注定会成为故人;有些事,注定会成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