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潘濬,由蜀降吴得受重用,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群众魏蜀吴史 2025-04-09 03:00:47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背刺盟友,袭杀关羽,据有荆州,荆州将吏全部归降。先前与关羽不睦的荆州治中从事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派人用床将潘濬抬来,大加慰劳,潘濬这才下地拜谢归顺。

潘濬由蜀降吴

一、治绩有名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今湖南汉寿)人。他是蜀汉重臣蒋琬的姨表兄弟。

潘濬少时即为人聪察,论对有条理。在二十岁时,他师从荆州大儒宋忠。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见而赏识之,他也由此知名,后成为郡功曹。

宋忠在《三国演义》里就露了个脸,就是在刘琮降曹时,出门送降书回来被关羽逮个正着的那个倒霉蛋,但其实他是当世的儒学大家。刘表据有荆州后,以宋忠和另一经学大家綦毋闿共同编撰《五经章句》,从而在荆州建立起一方讲经传学的世外桃源。宋忠的弟子更是不得了,除潘濬外,以后的蜀谏议大夫尹默、蜀汉学者李撰、魏卫将军王肃都曾从其受教,可谓桃李满天下(参见)。

王粲博学多闻,其诗、赋辞气慷慨,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与曹植并称“曹王”(参见)。有这两位大牛的加持,潘濬不到三十岁就被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从事。

潘濬的这个部江夏从事,全称部郡国从事史,是州牧(刺史)的属吏,每郡(国)设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秩百石。这一职位的权力非常大,可监察一郡行政,甚至藩王在郡内也可察之。且按汉三互法,此职不得由本郡人充任。也就是说,他是刘表在江夏郡设置的监察官。

潘濬初为荆州牧刘表的部郡国从事

当时江夏郡沙羡(今湖北武汉)长贪赃枉法,不修品行,潘濬即依律将其诛杀。

在郡县制下,县令(长)由朝廷任命,大县设令,秩六百石至千石;小县设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潘濬这个州牧自辟的百石官,杀了朝廷任命的五百石,因此“一郡震竦”。

后来,他又为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令。而湘乡,正是他表哥蒋琬的故乡(参见)。在这里,他也颇有政声。

建安十四年(209年),赤壁之战后的刘备被部属推举为荆州牧(参见),他辟除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即主管选署及众事的州牧副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入蜀,留下潘濬主管荆州政务。但是,潘濬在荆州,却与董督荆州事务的关羽不睦,这也为他以后归降江东埋下了伏笔。

二、归降孙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背刺盟友,袭杀关羽,据有荆州,荆州将吏全部归降,潘濬却称疾不见。

孙权派人用床到潘濬家将他抬来,潘濬到后,伏在床席上,热泪长流,痛哭不起。孙权劝慰他道:“承明啊,当年观丁父为鄀国俘虏,楚武王用其为军帅;彭仲爽是申国俘虏,楚文王用其为令尹。此二人,都是贵地荆楚先贤,他们起先虽被囚俘,但后皆被拔用,终为楚国名臣。唯独你没有降意,难道是孤无古人之量吗?”

潘濬在荆州与关羽不睦

孙权又让亲近之人用手巾擦去潘濬的泪水,潘濬这才下地拜谢,表示归服。孙权仍以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并拜其为辅军中郎将,授以兵马。

对荆州方向的军事行动,孙权都向潘濬咨询。

当时,武陵(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从事樊伷(又作樊胄),与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北部都尉习珍共同举起反孙大旗,并诱使五溪蛮,图谋以武陵郡重属刘备。

地方建议派万人前往征讨,孙权不从,特召潘濬问计,潘濬说:“以五千兵前往,足可以擒樊伷。”

孙权也是一愣:“你为何如此轻视樊伷呢?”潘濬答道:“樊伷是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大姓,颇能鼓动唇舌,实无真才实学。其人当初为荆州人设宴,但到了日中,饭还未备齐,结果十来人空腹而去。此所谓侏儒见一节而知长短,臣以此知其无能为也。”

孙权听了大笑,即派潘濬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樊伷。

习珍被潘濬困于山中,箭尽粮绝,潘濬前往劝降,习珍高叫“吾宁为大汉鬼,不做江东臣”,然后拔剑自刎。刘备听闻,亲为其发丧,并追赠其邵陵(从零陵郡析置,治邵陵,即今湖南邵阳)太守(参见)。

对于潘濬攻樊伷,宋·苏辙以乐毅去燕适赵而终不伐燕,称潘濬为讨新欢,讨斩旧僚,实难称无罪。不知对此你如何看?

潘濬攻樊伷,而为苏辙所轻

三、方严疾恶

潘濬后升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吴王黄武五年(226年),奋武中郎将芮玄去世,潘濬又统领其部曲,驻于夏口(今湖北武汉)。

芮玄的父亲芮祉曾随孙坚征战有功,被孙坚举荐为九江(治阴陵,即今安徽定远)太守,后转任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太守,所在都有政声。芮玄的哥哥芮良,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以其为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东部都尉。芮良去世后,芮玄继领其部曲,以功封溧阳侯,女配孙权太子孙登为妃。芮家可谓三世有功于孙氏,因此芮玄去世时,孙权非常婉惜。潘濬能领其部曲,也可知他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

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潘濬被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

潘濬为人方严疾恶,义形于色,敢于直谏。

孙权喜好射野鸡,潘濬就前去劝谏。孙权却死皮赖脸地说:“上次与卿相别后,我只是短暂少出,早就不像过去一样了。”潘濬却一板一眼地说:“天下未定,事务繁多,射雉非紧要之事。且弦断箭坏,都可伤人,请陛下为了臣之语搁置此事。”

潘濬出门后,看到野鸡做的车盖还在,就知道孙权又在说慌。他抬手就把这玩意给撕了个一地鸡毛。孙权看后,咂咂舌,竟从此戒了打野鸡的瘾。

后潘濬又升任太常,为九卿之首。

太常为九卿之首

黄龙三年(231年),荆州五溪蛮又叛乱集结,孙权于是假潘濬符节,以其与镇南将军吕岱一起,督军五万前往征讨。潘濬有功必赏,法不容犯,斩杀俘虏,数以万计。自此而后,五溪蛮走向衰弱,一方得以安宁。

当时骠骑将军步骘屯驻沤口(在今湖南茶陵),他要求自行募兵。孙权又咨询潘濬意见,潘濬说,强将在野,耗乱为害,加之步骘声名显赫,所在都求巴结,不可从之。孙权于是听从。

中郎将、豫章(治南昌,即今江西南昌)人徐宗,乃当世名士。他曾到许都(今河南许昌),与大儒孔融交好。但他名士风流,放纵属下,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潘濬逮住就把他杀了。

由魏降吴的隐蕃,以能言善辩煽乎得孙吴一班朝臣五迷三道,这其中包括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以及潘濬之子、骑都尉潘翥。潘濬听闻后大怒,写信责骂潘翥,让他自领杖责一百,并索回所送礼物。当时人们都觉得这老头子咋回事,反应这么大?但不久隐蕃即以谋叛被诛,郝普受责自裁,朱据被免官禁足四年,潘翥却因父亲极力反对他与隐蕃结交而免过一劫。众人这才对潘濬识鉴如神大为佩服(参见)。

大帝嘉禾三年(234年),潘濬回到武昌。他与上大将军陆逊长期驻守于此,共掌孙权迁都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后的武昌留守事宜。

嘉禾四年(235年),潘濬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人就向武陵太守卫旌说,潘濬秘密与蒋琬联系,想要重回蜀汉。卫旌把此事告诉孙权,不想孙权听后说了句“承明不会干这事”,然后就把卫旌表章送给潘濬,以示信任,而把卫旌召回免官。

潘濬为蒋琬表弟

潘濬还有更牛的作派。

四、公清割断

孙权后信用中书校事吕壹。

中书校事,又作中书典校事、中书典校郎,是三国时魏﹑吴两国所置的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特务机构,其实就是后来的唐内卫、明厂卫的前身。

吕壹本身苛薄残忍,执法严酷,他利这一职位构陷百官,中饱私囊,甚至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都受到他的迫害,遭到软禁(参见)。

黄门侍郎谢厷言谈间曾问及吕壹:“顾公的事如何了?”吕壹眼一翻:“好不了了。”谢厷又问:“如果此公被免,谁可代之?”吕壹没有回答。

谢厷又问:“该不会是潘太常吧?”吕壹憋了半天说:“足下所言差不多吧。”谢厷又对吕壹说:“潘太常常对足下切齿痛恨,只是相距遥远没机会收拾你。如其今日接替顾公,恐怕明日就会拿您开刀。”吕壹听了大为惊惧,于是对顾雍之事不了了之。

后来潘濬请求朝见,要回建业尽力劝谏。到了建业,他听说太子孙登已经多次劝说而孙权全不理会,于是大请群臣,想借机手刃吕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

吕壹弄权,丞相顾雍都受殃及

吕壹私下知道这回事,托言有病不敢去赴会。

但潘濬每次进见孙权,都会陈述吕壹奸险邪恶。从此吕壹逐渐失宠,后竟事发被诛。孙权为此自责过失,但却拉上大将军诸葛瑾、车骑将军朱然、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说我待你们不错,我有过,你们为啥不进谏呢?几人听也只能默默承受了事(参见)。

大帝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其子潘翥袭爵,官至骑都尉,后代潘濬领部曲,但早卒。

潘翥之弟潘秘,娶孙坚陈夫人之女,也即孙权异母姐孙氏,先任湘乡令,官至尚书仆射,后代习温为荆州大公平。习温,正是前述习珍弟习宏之子。

潘濬之女后嫁孙权次子建昌侯孙虑,老潘家和老孙家也算是亲套亲了。

由于有由蜀入吴的经历,潘濬的历史评价一直比较割裂。

孙吴丞相步骘评价:“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蜀汉大将军东曹掾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却说他:“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作《三国志》的陈寿,站在后人角度评价潘濬:“公清割断……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算是比较正面了。

除前述苏辙鄙薄潘濬攻旧僚樊伷外,《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还记载一件事,也使潘濬为后世非议。说潘濬掌荆州时,重安(今湖南衡阳)长舒燮因罪下狱。潘濬先前曾与舒燮不和,他就想趁机置舒燮于死地。多人说情潘濬也不允,亏得后来吴宗室、孙坚兄孙羌之孙孙邻解劝,舒燮才得以免难。作《续后汉书》的宋人萧常,就对潘濬此事颇为垢病。

不知你怎么看呢?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