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底,来自台湾的胡敏越和胡敏珍兄妹专程赶到湖北宜昌。作为抗日名将胡琏的后人,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出席当地举行的石牌战役80周年纪念仪式。
照片显示,胡敏越与胡敏珍参与了抗战纪录片《寻找飘荡的忠魂》的拍摄,并收到了摄制组转交的胡琏遗物。姐妹俩表示,这次能回到大陆参加纪念活动让她们深受触动。
胡敏越和胡敏珍专程赶到宜昌,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爷爷胡琏。当年胡琏带兵打过著名的石牌战役。1943年,日本军队为了扭转在华战局,执行了《1943年度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方案》。
1943年2月,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横山勇出动近十万兵力,在战机支援下向石牌要塞发起猛攻,意图攻占这一战略要地后继续西进威胁重庆。石牌位于长江三峡南岸,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因西陵峡南岸象鼻山上有块形似令牌的巨石得名。此处江流受山势阻挡突然急转向右,形成110度的急转弯。
石牌村历来是军事要地,战略位置关键。从村子东边出发,走水路就能直达重庆。这里离宜昌只有30多里地,自从1940年6月日军拿下宜昌后,石牌就成了保卫重庆的重要屏障。国民党高层把这里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认为必须死守。
眼看局势紧张,蒋介石紧急召回正在昆明指挥远征军的陈诚,让他负责前线指挥。参战部队包括第29、10、26、33四个集团军,外加江防军。空中支援由空军第1、2、4、11大队和美国第14航空队提供。
在当时的防御部署中,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承担着最关键的任务,由胡琏担任师长。这位将领在军中颇负盛名,连毛主席都称赞他"狡猾似狐狸,勇猛如老虎"。面对这一重要使命,胡琏清楚地意识到石牌要塞的战略价值,明白这是整个防线的重中之重。
蒋介石亲自向陈诚下达书面指令:"石牌要塞堪比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事关重庆安危。务必命令胡琏等江防军将领死守阵地,抓住战机歼灭来犯之敌。擅自撤退者,军法处置。"
胡琏深知日军实力强劲,预料到即将迎来一场九死一生的激战,更何况他负责镇守关键防御阵地。为此,他提前给父亲和妻子写好了遗书,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以下是两封遗书的内容,给父亲的信中写道:
父亲:儿子奉命守卫石牌要塞,独自作战,生死难料。除了战死或取胜,别无选择。很可能为国捐躯,但能这样尽忠,您也该欣慰。从军十多年,未能尽孝,深感愧疚。请您保重身体,按时吃饭添衣,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了。祝您安康。
致我的爱人:
我接受命令守卫石牌要塞,这是军人的职责,所以没什么可犹豫的。只是想到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远在故乡无人照料,心里有些难过,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继承我的志向,参军报国。战后你们可以选择留在江西或回陕西老家。家里节俭些应该能维持生活,古人说"安贫乐道",希望你们能明白。从军十多年,亏欠你们太多,现在要永别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留下手表、钢笔和日记本当作纪念。看到这封信别太伤心,人总有一死,能为国捐躯是光荣的事。不多说了,望多保重。
读完这两封绝笔信,实在令人心酸。胡琏当时已做好牺牲准备,誓死守卫石牌。1943年5月27日一大早,他效仿古代将领的仪式,梳洗完毕换上崭新军装。眼看石牌外围防线接连失守,为鼓舞全军将士,他在电话里对所有军官斩钉截铁地说:
明天开始,我们就要和敌军正面交锋了……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打到只剩一个人,也要把敌人埋在这片土地上。让石牌岭的每一块石头,都记住我们的名字和鲜血。
历史资料显示,石牌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以弱胜强战例。国民党军队在此役中消灭日军7000余人,为鄂西会战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指挥官胡琏因此声名鹊起。战斗最激烈时,敌我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场面极其惨烈。
石牌战役后,胡琏名声大噪,连蒋介石都对他另眼相看。这场战斗给胡琏留下深刻印象,他晚年常向子女讲述当时的战况。胡琏去世后,孙女胡敏越和胡敏珍决心把祖父的抗战事迹传承下去。
2023年正值石牌战役80周年纪念,抗日名将胡琏的后人胡敏越、胡敏珍兄妹专程赴湖北宜昌参加公祭仪式。媒体照片显示,二人在采访中神情庄重,向在场人士详细讲述了祖父生前向他们口述的作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