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妻子郁郁而终,6个子女恨之入骨,独活93岁,茅以升:报应啊

体育烨桦 2025-01-08 00:34:18

茅以升,这个名字在中国桥梁史上响当当,多少人提起他,都会感慨:要不是他,中国的桥梁建设怎么可能有今天?可现实中,这位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程大师,却在家庭里留下了一地鸡毛。他的两任妻子,都未能善终,而他六个子女,也几乎都与他断了联系,最后独自一人活到93岁,仿佛一位历史的孤魂。人生是个谜,茅以升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令人唏嘘的复杂性。

小时候的茅以升生活在江苏镇江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影响深远,父亲茅乃登参与辛亥革命,祖父茅谦更是参与过公车上书,家里上下浸润着家国情怀。可以说,从小茅以升就被浸泡在这股气氛中,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缺席过家国大事的讨论。但谁能想到,正是这样的背景和气氛,却为他日后的孤独埋下了伏笔。事业上他顶天立地,家庭中却似乎始终未能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尤其是妻子和孩子们。

谈到茅以升的事业,那可真是传奇。尤其是他设计并完成的杭州钱塘江大桥,在当时几乎没人看好,西方列强曾经轻蔑地说:能在钱塘江上架桥的中国人还没出生。可茅以升却打破了这一切,他带领着中国的工程师们,凭借自主设计与施工,在1937年成功建设了这座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虽然外界充满质疑,茅以升却用实力证明了一切。大桥不仅突破了技术难题,也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开辟了一条新路。

个人生活的轨迹却不如事业那般顺利。1914年,18岁的茅以升和戴传蕙结婚,戴传蕙是个贤内助,一心一意支持丈夫的事业。虽然二人婚后常年分隔,茅以升依旧深深爱着她,常常念念不忘。戴传蕙对丈夫的支持不言而喻,几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但却始终未能得到丈夫的全心陪伴。尤其是在茅以升忙于钱塘江大桥建设的那段时间,戴传蕙的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在1967年因病去世。茅以升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未能及时照顾妻子的身体,晚年追悔莫及。

你不觉得这些年我对你太少了吗?戴传蕙临终时或许曾这样问过他,但茅以升已经无法给出答案。人们常说功夫下在千里之外,爱却难以寄托,茅以升正是这种典型的例子。

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再婚,与比自己年轻近三十岁的权桂云组成了新的家庭。权桂云为茅以升生下了一个女儿,且承担起了家中的责任。但这个婚姻并没有让茅以升重拾家庭的温暖,反而显得更加冷清。权桂云与茅以升的子女关系始终不好,这也加剧了家庭的矛盾。权桂云不被子女接受,而茅以升也未能处理好这段关系,最终,权桂云于1975年因病去世,留下一段令人叹息的婚姻。

在我看来,茅以升的一生就是典型的事功成名就,家却空荡荡。他的成就无人能否定,但在家庭中,他似乎总是缺席,总是忙于他的桥梁与工程,而忽略了身边那些深爱他的人。家庭的破裂是他人生最为遗憾的地方,尤其是与子女的关系。茅以升的六个子女,虽然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由于茅以升的不公与疏远,最终都与他逐渐疏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他晚年时陪伴左右。这种父爱缺席的代价,最终在茅以升晚年时变成了深深的孤独。

家是港湾,但也能成为牢笼。在我看来,这句俗语正好形容了茅以升的晚年。尽管他有无数的桥梁与建筑可供骄傲,但当他需要陪伴与温暖时,这些成就却无法给他带来任何安慰。子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四散离开,茅以升年迈时只剩下了小女儿在身边,可他自己心中却深感亏欠,常常在孤独中反思,报应啊。

我这一辈子成就了桥梁,却失去了家。这句话几乎成了茅以升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虽然他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家庭却始终无法找到平衡。子女们的冷漠,妻子的去世,最终都成为他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觉得,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就与家庭,往往难以兼顾。在他一生的辉煌背后,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心酸。他的儿女们,虽受过教育,但对他的感情已经冷却;而他自己,也只能独自面对人生的空虚和遗憾。也许在他一生的事业高峰时,他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是这样孤独地终老。

回顾茅以升的一生,他的成就让我们肃然起敬,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家庭悲剧,确实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无论如何,茅以升在历史上的地位无法动摇,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永载史册,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失败,却无法改变。最终,他只剩下满身的荣光,和无法弥补的孤独。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成功和家庭到底哪个更重要。茅以升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提醒——有时候,家庭的温暖,远比任何荣誉奖杯来得更为重要。

0 阅读:11

体育烨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