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古代成为一名平头百姓,只想好好地活着!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我们以明太祖祖朱元璋统治时期为例,为什么要说朱元璋呢?
有粉丝网友给我留言:说“朱元璋杀贪官、爱民如子!”真的吗?
如果你生在朱元璋当政的洪武年间,作为一个底层黎民百姓,一个大明皇帝陛下视你如己初的幸福平民!你日常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不给洪武大帝添乱,成为受他喜欢的顺民呢?
根据大明帝国《大诰》记载,这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亲自书写的明朝法令圣经,要求明朝百姓每家每户都必须熟记于心。
朱元璋颁布的《大诰》是明朝初年一部极具特色的法律文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亲自编撰并强力推行的“普法加反腐”案例书集。其核心目的是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重塑社会秩序、强化皇权对基层的直接控制。
《大诰》全书以白话文写成,收录了朱元璋亲自审理的贪污、渎职、欺压百姓等案件,共236个。
朱元璋要求全国明朝百姓学习,规定“户户有此一本”,甚至科举考试需考《大诰》内容。刑罚远超《大明律》大量使用凌迟、剥皮、族诛等酷刑,具有强烈的震慑力。
大明帝国全民须背诵《大诰》、私塾、乡约均需讲授、持有《大诰》者可减刑。
1385年后,科举考试增设《大诰》考题,不学者不得为官。
用现代话说“我大明帝国子民都要熟读《大诰》否则的话罪加一等!犯法者把你全家流放,永远不能回来。”明朝流放之地,都是苦寒之地啊!按《大明律·名例》划分:
极边苦寒流放之地:大明帝国最外缘的“人间炼狱”
辽东都司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防御女真、蒙古的前线,流放者充作戍边军户。《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建文帝旧臣齐泰、黄子澄家族世代戍守铁岭卫。
奴儿干都司今天的外东北黑龙江流域:冬季严寒刺骨!流放者“十不存一”,明宣德后逐渐废弃。
烟瘴毒疠:西南湿热“死亡区”
云南金齿卫今天的保山:瘴气弥漫,明初流放者“生还者不及三成”。罪囚参与屯田,带动滇西农耕。
广西驯象卫今天的南宁市:罪犯驯养战象,流放者兼作劳力与士兵。
海岛绝域:孤悬海外的天然监狱
海南崖州今天的三亚):自唐宋沿用流放地,王佐(明臣)贬此,叹“去京师万里,音书断绝”。
澎湖群岛今天的台湾海峡:流放海盗、走私犯、兼控海上贸易路线!
内陆险隘:军事与经济的双重枷锁。
四川建昌卫今天的西昌市:控扼彝汉交界,流放者戍边屯田。
甘肃肃州卫今天的酒泉市:修长城、运粮草、流放罪囚成了丝绸之路劳役的主力。
那么朱元璋《大诰》都给明朝百姓,立了哪些成为顺民的好规矩呢?
规矩就是你不能僭越(jiàn yuè)超越本分或职权行事,“僭越”本质是 对等级规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直白点就是你所从事的工作、你所穿的衣服、你吃过用的锅碗瓢盆、你住的房子都必须和你的身份相对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一个明朝平民百姓,如果你敢穿靴子,那你就是在挑战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权威。靴子在明朝时期,是大明王朝官老爷和皇帝才能穿戴的贵族物品。平民百姓若是穿了那就是僭越,就是在作死!轻则挨一顿板子廷杖伺候,重则全家流放!再者要“互相支丁”。
什么是“互相支丁”呢?意思是明朝里甲制下形成的特殊徭役承担方式,特指在同一甲(10户)或同一里(110户)范围内,通过人力协作、资产调剂、风险共担的方式、分摊支丁压力的民间策略。
用现代话说:就是朱元璋的大明帝国不养懒汉,每一个大明子民都不能偷懒!不管是公商阶层还是无产阶级农民,都得按时好好地干活才行!而且邻里之间要相互监督。倘若有人偷懒、在家躺平睡觉、不去耕田和做工的话、对这个偷懒的人要进行严惩。知情不报者实施“连坐”!偷懒者本人杀头。左右邻居男的充军,女的沦为教坊司官妓。
“连坐制度”的意思是:朱元璋通过法律强制将个人罪责扩大至亲属、邻里、同僚、以强化社会控制、威慑犯罪的政治手段。
《大明律·刑律》规定:“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年十六以上皆斩”。《御制大诰》增设“知丁法”,要求邻里互相监视流动人口,失察者连坐。
‖ 谋逆者 ‖连坐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 斩首/绞刑 ‖。
‖ 贪腐者 ‖连坐直系亲属 ‖ 流放/为奴 ‖。
‖ 逃军者 ‖连坐本户和邻右 ‖ 廷杖刑法 ‖。
‖ 私盐者 ‖连坐制造者全家和贩运路线五里内住户 ‖ 充军 ‖。
所以啊!想躺平的人,可千万别幻想着穿越到古代了!说不定你多睡一会儿觉,脑袋都保不住了。
那么,假如穿越回到明朝平民百姓一日三餐吃什么?以粗粮为主、荤腥稀少。明朝百姓餐桌:一箪食、一瓢饮、皆是生存的滋味!
从黄米粥到番薯饭,从树皮草根到辣椒蘸盐,明朝276年百姓碗中的清寡与苦涩,写满了小农经济的困顿与天灾人祸的裂痕。一餐一饭,皆是蝼蚁求活的史诗。
晨起一碗稀,扛起生计的担子!
天未亮,灶膛里柴火噼啪,陶罐中沸水翻滚着零星的米粒,混着糠麸煮成糊口的稀粥。北方的农妇揉着掺了豆面的杂粮团子,南方的老汉就着腌菜扒拉糙米饭,这便是明朝多数普通百姓家人一天的开始。粗粝的谷物划过喉咙,咽下的是日出而作的力气。
午间半块饼,浸透四季的风霜!
田间地头,裹着粗布的干粮是农人最忠实的伙伴:高粱面窝头硬如石块,荞麦饼子掺着苦味,偶尔掰半块酱菜佐食,已是难得的滋味。江南水乡的佃户或许能舀一勺咸鱼酱,西北荒原的牧人连盐巴都要数着颗粒撒。
暮时一盏汤,照见人间的参差!
夕阳西沉,灶台上再次腾起热气。萝卜叶子混着豆渣煮成浑汤,飘着几滴油星便是“开荤”。孩童舔着碗沿张望,老人念叨着“年节才有肉腥”。而地主家的剩饭倒入猪槽时,泔水里还沉着白米饭粒。
在大明王朝276年历史里,禁止百姓私自外出迁徙,否则按“路引定罪”。朱元璋实行“路引制度”百姓离开户籍地,需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无路引证者视为“逃户”和“流民”。
《大明律·户律》规定:“凡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度关津论。”私自外出者,轻则杖八十大板、重则充军流放。
在明洪武年间,如果没有经过允许,想去串个远门打工创业,被抓重则砍头!轻则在脸上刻上标记!流放两千里。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个乱跑的人,来到了你们的村子!而你们村子里的人没有去报官,也没有抓捕他!那么你们全村都要按罪论处,也要被流放和廷杖打板子。
我再举两个朱元璋《大诰》里的实际案例,给大家看一看。洪武十九年,福建沙县百姓罗浮13人因抱怨当今明朝法律太严苛,!被人举报告发后,13人全被斩首示众。
又有当地居民王成、林君泽等人和流放此地的罪名交朋友,有违大明朝廷法律,二人被判处死刑!处以绞刑。
你随便翻一翻朱元璋《大诰》就会发现古代平民犯了点小错,就会被抄家!流放、灭族、凌迟的不胜枚举!
最可怕的是“连坐”即使你谨小慎微,但你的邻居犯了错!你照样得跟着倒霉。
你觉得咱们古代身为普通人的老祖宗,活得容易吗?有时候小命,往往就掌握在帝王将相们的一念之间。
各位明粉朋友,你还想穿越回去当大明王朝的子民吗?“朱元璋杀贪官、爱民如子吗?”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