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巨头Webasto大裁员:涉及650个职位,占德员工的六分之一

翱皓谈文化 2025-04-06 15:14:43

汽车天窗供应商Webasto将于2025年底前在德裁减约650个职位!

失业君小编 | 文Jem Sanchez | 图

4月2日,全球知名的汽车车顶系统供应商Webasto正式对外披露,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已启动战略重组计划,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约650个工作岗位的精简,这一调整幅度约占其德国本土员工总量的六分之一。此举深刻映射出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洪流中,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

作为汽车天窗与车顶集成系统的行业标杆,Webasto长期服务于大众、宝马等国际一线汽车制造商,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不容小觑。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Webasto的核心业务领域——传统燃油车天窗系统的市场需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急剧收缩。

尽管Webasto尚未正式公布详细的财务状况报告,但结合行业整体态势分析,2024年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步入深度调整期,裁员潮此起彼伏。

诸如博世集团宣布裁减5500名员工,采埃孚集团则规划削减超过1万个岗位,而大众集团更是宣布了到2030年前在德国本土裁员3.5万人的重大战略调整。在此背景下,Webasto的裁员决策不仅是对企业成本结构优化的必要措施,更是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阵痛期的集中体现。

在失业君小编看来,德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其具体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❶供应链体系脆弱性凸显:历史悠久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以制造奔驰车标而享誉业界)的破产案例,犹如一记警钟,揭示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成本攀升与利润空间压缩的双重挤压下,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德国制造业破产案例激增22.2%,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更是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众多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

❷欧盟碳排放法规的严苛挑战:自2025年起,欧盟对新车平均碳排放量设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93.6克/公里,这一目标若未能达成,相关企业或将面临高达16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欧洲电动车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3%,与政策目标相去甚远,汽车制造商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革新与市场转型压力。

❸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格局的重塑: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对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构成了严峻挑战,导致德国对华汽车出口额大幅下滑16.4%。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犹如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威胁到德国汽车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出口前景。

作为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节点,Webasto正深陷两大核心困境的漩涡:

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电动车对于天窗系统的需求量相较于燃油车呈现断崖式下跌。同时,车企为追求车辆整体性能与设计的优化,愈发倾向于将车顶与电池组、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进行高度集成化设计,这一趋势使得传统天窗独立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其角色被大幅弱化。

成本层面的重压如影随形,能源价格的持续攀升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不断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车企为应对电动车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策略,进而将成本压力进一步传导至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压低采购价格。以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为例,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64%和84%,供应链上的企业首当其冲,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此外,Webasto的裁员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德国汽车业长期存在的“重制造、轻研发”的结构性弊端。尽管企业试图通过裁员这一短期手段削减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若无法在电动化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例如在太阳能车顶、智能玻璃等前沿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其长期竞争力仍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德国汽车危机究竟何时才能迎来转机?技术突破与政策协同无疑是关键所在。

当前,危机的缓解需要一系列条件的共同支撑: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突破困境的关键钥匙。宝马、大众等车企计划于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若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够达到预期标准,或将有力提振电动车市场的消费信心,进而间接带动零部件需求的增长。欧盟 - 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的生效,有望降低南美市场的关税壁垒,为德国汽车出口创造更为有利的贸易环境;德国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协调行业共同应对美国关税风险带来的挑战。部分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跨界合作的新路径,例如大众正在探讨与军火商莱茵金属合作生产军用装备,以消化过剩产能。然而,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仍存在诸多疑问,且可能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有专家预测,德国汽车业至少需要2 - 3年的时间,才能初步消化这场转型带来的阵痛。倘若技术突破的步伐滞后,或者全球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危机周期极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综上所述,Webasto的裁员事件绝非简单的企业个体困境,而是传统工业模式在新时代变革浪潮下的必然阵痛。对于德国汽车业而言,唯有在技术创新、政策协同与全球化布局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才能在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中重塑自身的竞争力。而对于广大员工来说,职业转型与技能升级已然成为摆在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正如一位受Webasto裁员影响的员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成功转型为电动车技术专家所生动证明的那样,危机之中往往也蕴含着新生的契机,关键在于能否敏锐捕捉并积极把握。

网友热议

@谜之逊89(IP沪):

重制造、轻研发的后果……早该转型了,德国车企还在温水煮青蛙!

@sunny晒葡萄(IP鄂):

电动车连天窗都省了,Webasto这种老牌供应商根本跟不上节奏。光裁员不搞技术革命,裁完650人就能活?我看悬!

@江宁秃人(IP苏):一边强推碳排放目标,一边充电桩都没铺够。13%的电动车渗透率就想达标?逼死车企再罚160亿欧元,这操作看不懂……

@钱少少bady(IP鲁):

宝马说2025年量产,实际连实验室数据都不敢公开。等德国人搞出来,宁德时代早把全球市场瓜分完了。

@西门飞FY(IP渝):

从机械师转行学代码,40岁被迫和年轻人卷IT培训,这就是‘危机中的新生’?Webasto员工的血泪转型实录。

@UnionWatcher(IPHK):

过度依赖燃油车、拒绝拥抱电动化、死守高成本生产线——这不是天灾,是人祸!

最后一条,燃油车的崩塌!

0 阅读:96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