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擦边卖枕头,这是卖货还是卖春?

评论员廖保平 2025-04-12 09:22:53

近日主播直播擦边卖枕头2小时场观30万,4天销售额超100万引发网友关注。网传信息显示,女主播带货时肢体动作十分挑逗,还说“想要上高速,我们顺坡就下,但是我们要握紧方向盘”等与商品无关带有性暗示的言语。

4月8日,潇湘晨报记者发现,涉事社交平台账号已被禁言,作品被清除,当地公安称将联系辖区派出所去公司核实情况。

当直播带货沦为“软色情”表演,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在卖货,还是在变相“卖春”?

当直播间里的女主播趴在枕头上扭动腰肢,用暧昧的语气进行推销,观众很难分辨她究竟在卖助眠寝具,还是在兜售一场软色情表演。近日,“毕加索家纺XX”直播间靠性暗示话术4天狂揽百万销售额的丑闻,撕开了直播电商行业“流量至上”的遮羞布。因为,这场“商业奇迹”的背后,却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主播的卖点并非产品本身,而是低俗的擦边表演。

涉事女主播的销售策略极为简单:利用性暗示吸引观众,再通过算法推荐放大流量。例如,她在介绍枕头时说道:“想要上高速,我们顺坡就下,但是我们要握紧方向盘”等,言语暧昧,动作挑逗。这种营销方式精准抓住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使其直播间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进而促成高额销售。

然而,这种“擦边经济”存在严重隐患:消费者并非因枕头本身的舒适性或实用性购买,而是被低俗内容吸引,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真正优质的产品反而难以突围;当擦边直播成为“财富密码”,越来越多的主播会效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低俗化竞争,损害直播电商的公信力;虽然“擦边”行为游走在法律边缘,但《广告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明确禁止含有性暗示、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涉事主播及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此次事件中,涉事账号从开播到封禁历时4天,期间平台算法持续为其推送流量,这一延迟暴露出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一是目前的智能审核系统对“擦边”内容的判定仍依赖关键词和画面识别,而主播往往通过隐晦语言和“软色情”动作规避审查。二是平台算法天然偏好高互动、高停留时长的直播间,而擦边内容恰恰能快速提升这些数据指标,导致系统自动推荐,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即便账号被封,主播仍可换个马甲重操旧业,缺乏跨平台联合惩戒机制。

对此,专家建议平台应加强人工巡查、丰富敏感词库,并建立行业黑名单,让违规者“一处擦边,处处受限”。同时,监管部门需推动社会共治,设立举报机制,明确打击重点,避免“先纵容后整治”的监管滞后。

直播带货的本质应是“以产品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但擦边直播却将其异化为“以低俗为噱头,以流量为手段”。当消费者进入直播间,看到的不是商品评测,而是充满性暗示的表演,这已不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通过与商品无关的性暗示语言和挑逗动作卖货,看似一时获益颇丰,终究长久不了。” 涉事主播的账号被封,恰恰证明这种“捷径”不可持续。真正的商业成功,应建立在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和诚信经营的基础上,而非靠打擦边球博眼球。

要根治直播擦边乱象,需构建多方共治的“立体防火墙”:一是开发多模态AI审核系统,将语音、画面、弹幕语义交叉验证;建立主播“数字身份档案”,实现跨平台违规记录共享,打破“封号—重生”的恶性循环。

二是将“软色情营销”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范畴,明确“利用性暗示获取竞争优势”属于违法行为;推行“分级直播”制度,对涉及身体展示的直播间实施强制年龄验证与内容标注。

这场闹剧最荒诞之处,在于消费者购买的明明是枕头,但真正刺激付款欲望的却是主播制造的性幻想。当直播电商从“人货场”退化成“人欲场”,当商业创新异化为道德沉沦,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任何行业若将人性弱点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终将付出比封号更惨痛的代价。

0 阅读: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