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姓氏的开端都是从古代诸侯国的灭亡开始的,为了纪念祖先的荣光和对子孙后代的期待,于是逃亡的子孙以原来诸侯国的国名为姓,吴姓也是如此,勾践灭吴之后,吴国王族子孙以国为姓。
吴姓发源于江苏无锡,这里是吴姓族人的祖地,两千多年的迁徙传播,目前吴姓有三个主要的郡望,今天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陈留郡)、河南省濮阳市(濮阳郡)和江苏省常州市(延陵郡),吴姓的得姓始祖是太伯和仲庸。
吴姓的源流目前确定的有几个,第一个是源于姜姓,炎帝的大臣吴权的后人以吴为姓,第二个是源于祝融氏,颛顼帝的曾孙吴回的后人以吴为姓,第三个是源于姚姓,大舜的儿子被分封到虞地,后世子孙以吴王姓,其中秦末起义军首领吴广是这一支的后裔,第四个是源于姬姓,黄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和仲庸的后裔,太伯和仲庸都是姬昌的伯父,太伯的后裔以吴为姓,另外还有十几个古代少数民族的改姓或其他改姓。
其中太伯和仲庸的后裔被认为是吴姓的正宗,吴姓经过两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吴姓人口数量发展到了2780万左右,是我国的第九大姓氏。
根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收录,吴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的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位,这是一个出名人比例比较高的姓氏,接下来整理出了一部分知名度偏高的名人,让大家一睹吴姓族人的风采!
1,吴起,别名吴子,爵位广宗伯,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兵圣,在魏国创立武卒制,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在楚国进行吴起变法,扩大了楚国的疆域。

2,吴广,字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3,吴芮,别名番君,西汉时期长沙国第一代国王秦汉时期的百越首领、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江西第一人杰,后追随项羽灭秦,追随刘邦灭楚。

4,吴臣,吴芮之子,西汉第二代长沙王。
5,吴浅,吴芮之子,西汉初期便侯。
6,吴回,吴臣之子,西汉第三代长沙王。
7,吴阳,吴臣之子,西汉初年沅陵侯国的建立者。
8,吴右,吴回之子,西汉第四代长沙王。
9,吴千秋,吴浅的曾孙,便侯的末代侯爷。
10,吴汉,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子颜,爵位建策侯、舞阳侯、广平侯,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11,吴翕,吴汉之弟,爵位褒亲侯。
12,吴尉,吴汉之兄,爵位安阳侯。
13,吴彤,吴尉之子,爵位安阳侯。
14,吴国,吴汉之子,爵位新蔡侯。
15,吴成,吴汉之子,袭封广平侯。
16,吴盱,吴成之子,爵位筑阳侯。
17,吴旦,吴成之子,爵位灈阳侯。
18,吴胜,吴盱之子,承袭广平侯。
19,吴巨,别名吴臣,东汉末年刘表任命的苍梧太守,刘备的好友。
20,吴质,字季重,著名文学家,爵位丑侯、威侯,辅佐曹丕称帝。代表作《魏都赋》《答魏太子笺》《在元城与魏太子笺》《答东阿王书》。
21,吴应,字温舒,吴质之子,西晋尚书。
22,吴康,字子仲,吴应之子。
23,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书》《吴均集校注》。

24,吴汝纳,唐朝大臣,“牛李党争”的成员之一。
25,吴武陵,吴汝纳的叔叔,原名吴侃,唐代诗人,《全唐诗》收录了9首,代表作《贡院楼北新栽小松》,其中“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是几句刻画山水景色的佳句。
26,吴兢,唐代官员和史学家,代表作《贞观政要》。
27,吴道子,唐代绘画家,被誉为画圣,开创了“兰叶描”,他的人物画堪称“吴带当风”(吴带当风是中国画的术语),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

28,吴权,五代十国安南地区军阀,击败南汉,建立吴朝。
29,吴峦,字宝川,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员。
30,吴夲,宋初明医,民间称为“保生大帝”、吴真人、大道真人,他的大名不仅在我国南方广为传播,在东南亚等地也是大名鼎鼎。代表作《吴夲本草》。

31,吴玠,别名吴武安、吴涪王,两宋之际的抗金名将,保全了蜀地。

32,吴拱,吴玠之子,南宋重要将领,兴修水利,屡抗金军。
33,吴璘,吴玠之子,别名吴武顺、吴信王,南宋初期名将,爵位新安郡王,在四川抗金,保卫陇蜀。
34,吴挺,吴璘五子,字仲烈,别名吴武穆、黄旗儿,在抗金保蜀中做出了一定贡献。
35,吴曦,吴挺之子,自称蜀王。
36,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南宋中期名臣、水利专家、著名词人。代表作《履斋遗集》《履斋诗余》《许国公奏稿》。
37,吴仁寿,吴潜的先祖,北宋时期南容州水陆转运使。
38,吴殊,吴潜的曾祖父。
39,吴丕承,吴潜的祖父。
40,吴柔胜,吴潜的父亲,字胜之,爵位燕国公,任秘阁修撰(宋朝官职)。
41,吴渊,吴潜之兄,任参知政事。
42,吴璞,吴潜之子,南宋吏部尚书。
43,吴实,吴潜之子,水军上将。
44,吴琳,吴潜之子,南宋诗人。
45,吴宝谦,吴璞长子,平江路治中。
46,吴宝儒,吴琳长子,嘉议大夫、南雄路总管。
47,吴泽,吴实长子,守护襄阳有功。
48,吴镇,吴潜后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元四家”之一。代表作《双桧平远图》《秋江渔隐图》《嘉禾八景图》。

49,吴昌龄,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
50,吴伟,字次翁、士英、鲁夫,明代画家,代表作《雪渔图》《采芝图》《松崖泊舟》《琵琶美人图》。

51,吴塘,字鞠通,清代医学家。
52,吴安业,别名吴尚先,字机师,清代医学家。
53,吴让之,字熙载,清代篆刻家、书法家,代表作《再生人三乐三忧帖》。
54,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明末清初画家,代表作《胡天出色图》《人物故事图》《山邨邨密图》。

55,吴友如,清末画家,代表作《金陵功臣战绩图》《吴友如画宝》《新世界画册》。

56,吴时来,字惟修,号悟斋,明末左都御史,代表作《悟斋稿》《江防考》。
57,吴勉,别名王勉、铲平王,明末清初贵州起义领袖。
58,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代表作《西游记》《射阳先生存稿》。

59,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清初医学家。
60,吴振,字振之、元振,号竹屿、雪鸿,明末画家。代表作《梅花书屋》《匡庐秋瀑图》《烟江叠嶂图》。

61,吴三桂,字素存、长伯、长白、月先,建立吴周政权。
62,吴应熊,吴三桂之子。
63,吴世璠,吴应熊之子,吴周末代皇帝。
64,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清代文学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

65,吴国对,吴敬梓曾祖父,清代八股文大家之一。代表作《赐书楼集》。
66,吴霖起,吴敬梓之父。
67,吴烺,吴敬梓之子,字荀叔,号杉亭,清代诗人。
68,吴趼人,原名吴宝震,字小允、沃尧,清代小说家。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
69,吴其濬,字季深,号吉兰,清代博物学家、植物学家、本草学家、地理学家,清代河南唯一的状元。
70,吴大瀓,原名吴大淳,字止敬、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二田居士,清代著名学者,重立土字碑,在吉林巩固边防。代表作《皇华纪程》。
71,吴立纲,吴大瀓之父,字康甫,清代学者,代表作《宝铁斋金石跋尾》《兼有石刻文编》。
72,吴泽霖,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社会约制》《现代种族》《社会学及社会问题》。
73,吴晗,原名吴春唅,字辰伯,别名语轩、酉生、刘勉之、赵炎,历史学家,他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代表作《朱元璋传》《明史简述》《历史的镜子》。
74,吴有训,字正之,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75,吴健雄,教育家、物理学家。
76,吴文俊,数学家,代表作《数学机械化》《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
77,吴文藻,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代表作《论社会学中国化》《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
78,吴中伦,字季次,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
79,吴昌硕,别名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俊、俊卿、老苍、石尊者,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新浙派代表人物,精通诗、书、画、印于一身。
80,吴佩孚,直系军阀首领。
81,吴虞,新文化运动人物之一,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82,吴京,著名影视演员。
83,吴宇森,知名导演。
84,吴镇宇,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85,吴彦祖,影视演员,被称为男演员颜值的天花板。
86,吴奇隆,著名歌手和演员,年少时期的我循环首听过他的《祝你一路顺风》,酸甜苦辣和爱恨情仇都在其中。
87,伍佰,原名吴俊霖,优秀的创作人,据说开演唱会不用开口就可以燃爆全场。
88,吴莎,多次荣获亚锦赛冠军的跳高运动员。
每一个姓氏的名人对姓氏人口数量的增长都是巨大的,吴姓也不例外,尤其在古代的封建时代,提携族人的发展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如果追溯到5000年前,黄帝、炎帝的子孙后代超过十亿,因此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如果追溯到吴姓的得姓始祖,大部分吴姓族人和其他姓氏的很多人也都有他们的血脉(嫁出去的女儿只是把他们的血脉延续到其他姓氏而已),历史依旧在向前推进,吴姓族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毕竟人口基数已经达到两三千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