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家上市公司之聚光科技

寒珊课程 2025-04-19 20:10:44
中美关税大战,大家都在寻找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板块,半导体大家都很熟悉,科学仪器知道的人不多,其实这也将是国产替代的一个主战场。中国科学仪器目前国产化率较低,高端仪器严重依赖进口,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扩大以及技术“双脱钩”的背景下,正面临国产替代加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升级的重大机遇。今天发掘的公司聚光科技就是行业的佼佼者。下面梳理一下公司的基本面。 一、基本情况 业务板块 - 智慧环境板块:在空气环境监测方面,研制新型监测设备,形成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推出系列水质特殊因子在线监测仪表。 - 智慧工业板块:深耕工业过程检测领域,推动工业在线分析仪器的国产化和智能化,产品线包括立式和壁挂式工业在线色谱仪等,其EXPEC7350三重四极杆ICP - MS应用于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和芯片制造企业。 - 智慧实验室板块:旗下子公司如杭州谱育科技、北京吉天仪器等,在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众多产品。 - 生命科学板块:成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等业务单元,专注于临床质谱、细胞分析、分子免疫、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如谱聚医疗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和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行业地位 聚光科技是国内高端科学仪器装备领军企业。在环境监测仪器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如大气监测市占率达70%、水质监测达60%。是国内唯一进入质谱仪TOP10的国产企业,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行业情况 行业现状 国内科学仪器面临进口依赖度高、贸易逆差大、国产化率低等问题,高端仪器领域基本被海外巨头占领。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 行业规模 2023年中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380亿元,电子测量仪市场规模达378亿元。全球市场方面,2021年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717.3亿美元,预计2024 - 2029年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7%。 上下游情况 - 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光学元件、机械零部件等供应商。国内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受国际形势影响,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涵盖环境监测、工业制造、食品安全、医疗检测、科研院所等众多行业。 供需状况 需求端,随着各行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研发创新等重视度提高,对科学仪器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端,国产仪器在中低端市场能满足一定需求,但高端仪器供应不足,依赖进口。 市场集中度 全球科学仪器市场集中度较高,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安捷伦等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在高端仪器领域,海外品牌市场集中度高;在中低端领域,国产企业竞争较为激烈,聚光科技是国内科学仪器的龙头企业之一,在环境监测等部分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较高。 关税影响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使进口科学仪器成本上升,如赛默飞世尔质谱仪单台价格大幅上涨。同时中国对等反制,促使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对国产仪器的采购,为国产厂商带来国产替代机遇。 前景展望 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推动下,国产科学仪器企业有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发展。但企业也需面对国际巨头竞争、技术研发压力等挑战。 三、公司实控人及管理层管理能力 聚光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是王健与姚纳新。截至2024Q3末,王健通过睿洋科技间接持股13.80%,姚纳新通过普渡科技间接持股10.40%,两人共同持股约24.19%。 公司现任总经理是韩双来,他深耕行业多年,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均深耕产业链多年,具备深厚的研发背景。 聚光科技管理能力有以下特点: - 优势:研发管理方面,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拥有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达60%,能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累计授权专利855项。战略管理上,业务布局多元化,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和新兴赛道,分散了单一细分领域的市场风险,把握市场增长新动向。 - 不足:公司曾因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致使子公司构成单位行贿罪,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说明在子公司管理控制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团队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核心竞争力 聚光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及技术壁垒如下: 核心竞争力 -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每年保持较高比例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达5.2亿元,占营收14.7%。拥有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达60%,累计授权专利855项,牵头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 -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质谱+色谱+光谱+半导体检测”全技术平台,产品覆盖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实验室仪器、生命科学等领域。在杭州等地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从核心部件生产到整机交付全链路自主可控。 - 营销服务优势:建立完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子分公司、办事处等覆盖全国,拥有超千人技术支持和服务人员,设有一级备件总库,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部分产品可远程在线服务。 - 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机遇:高端科学仪器被列为“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方向,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促使国产替代步伐加快,公司产品作为国产高端仪器代表,受益于政府采购和企业对国产仪器的需求增长。 技术壁垒 - 高端仪器国产化突破:在质谱、色谱、光谱等领域实现多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如自主研发的三重四极杆ICP - MS/MS(EXPEC 7350s)应用于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检测精度达ppq级;光腔衰荡法温室气体分析仪(HGA系列)检测精度达0.1ppb,与美国Picarro产品相当。 - 核心部件自主化:ICP - MS的射频发生器、真空系统等核心模块国产化率达85%,降低了设备成本,迫使外资品牌降价30%。ProGC系列色谱仪核心部件国产化率100%,并成功出口。 - 技术参数对标国际:公司多个产品的技术参数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新一代大气VOCs走航监测车检测精度达ppb级,响应速度提升50%。全光谱流式细胞仪、质谱流式细胞仪等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的产品,也形成了全链路自主可控的发展格局。 - 掌握关键技术与算法:例如在连续重整工艺中,聚光科技开发多通道自适应校正算法,攻克高温粉尘干扰下精准信号提取的技术难关,将国产分析仪对氧浓度的精准控制保持在0.5% - 1.0%范围内,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五、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聚光科技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外的赛默飞世尔、西门子以及国内部分头部企业。 赛默飞世尔 - 优势:作为全球科学仪器巨头,赛默飞世尔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研发实力、市场份额和全球销售网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涵盖多个领域,技术先进,在高端仪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 不足: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服务响应速度可能在某些地区较慢。与聚光科技相比,其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能力可能稍弱。 西门子 - 优势:西门子是世界著名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其工业在线分析仪器和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 - 不足:在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产品种类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与聚光科技相比,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服务和研发能力可能不足。 以下是部分中国科学仪器上市公司的介绍: 皖仪科技 - 业务特点:以光谱、质谱、色谱为底层技术,形成环境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和实验室分析仪器三大产品体系,应用于环保、新能源电池等多个领域。 - 行业地位:国内高端科学仪器制造厂商之一,在检漏仪器等细分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 优势:技术研发实力较强,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海外业务增长迅速。 - 不足: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在市场推广和品牌知名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禾信仪器 - 业务特点:专注于质谱仪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产业化,产品包括高端质谱仪等。 - 行业地位:在国内质谱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内高端质谱仪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 优势:掌握质谱核心技术,工艺装配能力先进,在国产质谱仪替代进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不足:业务相对单一,对质谱仪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莱伯泰科 - 业务特点:专业从事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样品处理仪器等,同时提供实验室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 行业地位:在实验分析仪器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优势:研发实力较强,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综合毛利率较高。 - 不足:代理产品收入和毛利占比相对较高,若代理业务发生不利变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东方中科 - 业务特点:专注于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及系统集成服务,涵盖通信、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 行业地位:国内领先的电子测试测量领域综合服务商,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 优势: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与头部客户绑定紧密,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研发转化效率突出。 - 不足:客户集中度过高,面临国际巨头技术压制,存在技术迭代和研发风险。 六、最新财报解读 最新的公开财报为2024年三季报,以下是相关解读: 业绩表现 - 营收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3.05亿元,同比上升12.33%。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8.95亿元,同比上升5.12%。表明公司业务规模在扩张,市场份额可能有所提升。 - 利润扭亏: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上升166.76%。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209.5万元,同比上升285.65%。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在增强,从亏损状态逐渐转向盈利。 财务指标 - 毛利率提升:毛利率为44.37%,同比增6.56%。显示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盈利空间在扩大,可能是产品竞争力提高或成本控制有效。 - 净利率增长:净利率4.85%,同比增145.56%。说明公司在扣除各项成本后,最终盈利水平提升显著。 - 费用控制有效: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计7.61亿元,三费占营收比33.0%,同比减15.99%。体现公司加强了费用管理,运营效率有所提高。 - 现金流改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8元,同比增124.15%。表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在增强,有助于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业务发展 公司集中资源发展高端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及相关配套产品业务,对部分长期布局但暂时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进行适当收缩。子公司谱育科技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实现约20%的营业收入增长,盈利达到1.5亿元,成为业绩重要贡献者。同时,公司在半导体精密检测等领域加大投入,部分产品正与集成电路行业头部企业进行联合应用验证,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不过,聚光科技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46.8%、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97%,有息资产负债率达37.84%,有息负债总额/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45.1%,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221.67%,需关注公司债务和现金流状况。 七、存在的问题及负面信息 - 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因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致使子公司云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构成单位行贿罪,被交易所公开谴责,时任董事长等相关人员被浙江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 PPP项目风险:公司作为牵头社会资本方承接了若干PPP项目,建设周期、运营周期较长,受政策、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等各方影响较大,近年公司组织专门团队处置剥离部分PPP项目。 - 股权质押风险:截止到2025年3月8日,聚光科技整体质押股份8875.10万股,占总股本的19.78%,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质押占其持股比例达到了76.95%,若股价下跌触及平仓线,可能导致控股权变更。 - 短期偿债压力:公司广义货币资金为11.21亿元,而短期债务为12.62亿元,广义货币资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 控制权稳定性问题: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所持有的公司股份82.21%处于冻结状态,若后续被司法冻结的股份被司法强制处置,公司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的风险。 以上所涉及内容只作为案例分析和价值分析,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