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家上市公司之锅圈

寒珊课程 2025-04-09 20:00:33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娱乐圈明星小岳岳为锅圈做的广告,但没有消费过它的一毛钱东西。门口开了家小板凳火锅,生意还不错,没想到这和他的合作伙伴有关。可以说,公司的这些年的发展速度真是杠杠的,但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发展潜力如何,发展空间有多大,让我们一看究竟。 一、基本情况 业务板块 - 食材生产与加工:拥有五家食材生产工厂,分别专注于牛肉、肉丸、底料、河鲜以及虾滑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 冷链物流:有十七个冷链物流的数字化中心仓,强化了东北、西北以及华南区域的配送效率。 - 零售门店:旗下锅圈食汇有超一万家加盟门店,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提供火锅、烧烤、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及零食等产品。此外,还有“锅圈肴肴领鲜”农贸店,主打速烹菜,为消费者提供居家一日三餐解决方案。 - 线上渠道:通过锅圈APP、微信小程序及第三方外卖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并推出i锅圈即时零售战略,结合线上渠道与线下门店优势,拓展业务。 - B端业务:推进“开放供应链”战略,通过旗下投资管理公司与小板凳街坊火锅等餐饮零售品牌合作,在资本、供应链、数字化平台等多个层面对合作品牌进行战略支持。 行业地位 - 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领域领先: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场景下“好吃方便还不贵”的产品。 - 社区餐饮数字零售化知名企业:凭借广泛的社区门店网络和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 - 下沉市场优势明显:门店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级城市,其中下沉市场(县级市及乡镇)的门店比例较高。 二、行业情况 行业现状 火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增速高于餐饮行业整体,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在家吃饭市场随着“宅经济”兴起而高速增长,消费者追求在家享受“餐厅级”体验。 行业规模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到9400亿元,年增长率超20%。 上下游情况 - 上游:锅圈与超500家上游ODM工厂合作,其中超30家为上市合作企业,还有200多名专业买手全球采购食材。此外,锅圈拥有五个食材生产厂,实现部分产品的自主生产。 - 下游: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给消费者。线下有超10150家门店,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线上通过APP、微信小程序及第三方外卖平台等销售。 供需状况 消费者对在家吃饭的便捷性、品质和性价比要求不断提高,锅圈提供一站式火锅烧烤解决方案,通过产品创新和套餐组合,满足了消费者多元需求。 市场集中度 火锅及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包括传统商超、地方生鲜品牌、电商巨头等。但锅圈凭借独特的定位、广泛的门店网络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成为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领域的领先品牌。 前景展望 经济的低迷,消费者外面用餐减少,在家用餐的需求持续增长,锅圈在下沉市场有深入布局,以及在海外市场的初步探索,其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实际控制人情况 锅圈的实际控制人是杨明超超。 杨明超出生于河南鹿邑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上世纪70年代生人,199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曾在河南省政府接待办的一家宾馆就职,后辞去“铁饭碗”开启创业之路。 他早期养过羊、卖过啤酒。2006年,用专业餐饮团队打造了郑州第一家规范的夜市美食广场——黑老婆夜市,6个月营业额达六七百万元。2013年创立“小板凳”火锅品牌,高峰时全国门店超1000家。2015年,杨明超联合他人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为B端火锅店提供原材料。2017年1月,锅圈食汇首家线下门店在郑州开张,此后凭借独特策略和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如今,锅圈已成为知名的火锅烧烤食材品牌,杨明超也带着锅圈,携手众多豪华股东,在餐饮行业创造了传奇。 四、股东与管理层 主要股东 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锅圈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2.08%。此外,上海锅小圈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2.07%,FAMOUS WEALTHY LIMITED持股8.31%,重庆市招赢朗曜成长二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7.02%,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持股6.41%等。 公司管理能力评价 从运营成果来看,锅圈管理能力较强。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4.70亿元,同比增长6.2%,通过门店精益化运营、强化供应链等手段,不断夯实自身业务基本面。公司还拥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通过涵盖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了整体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存货周转天数较2023年同期下降25%。 股东及高管增减持情况 2024年11月1日,杨明超、孟先进等6位股东发布承诺,自2024年11月2日起的6个月内(即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5月1日),不以任何方式减持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股权激励措施 暂未公开披露有典型的股权激励措施。 五、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2015年,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锅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1月,第一家零售店在河南省郑州市开业。这是锅圈从B端供应链企业向C端零售业务转型的关键一步。 -2019年零售门店扩展至超过500家。2019年8 - 10月,完成A轮和A +轮融资。 -2020年6月,锅圈App上线。2月和7月,分别完成B轮和C轮融资。 -2021年完成D轮和D +轮融资。加速了公司在全国市场的布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2年12月,累计签约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这是锅圈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3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更名为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1月2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 2024年9月20日,欢欢食品(湖北)有限公司新工厂投产;9月27日,收购北海逮虾记食品有限公司41%股权;9月28日,启动i锅圈即时零售战略。 六、核心竞争力及技术壁垒 核心竞争力 - 供应链管理能力:拥有6家食材单品生产工厂,采用“单品单厂”模式,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品质。与266家食材供应商达成合作,建立从工厂直接到中央仓再到零售门店的简化高效供应链运营模式,消除中间环节,优化成本控制。通过供应链数字化运营,对采购端到门店端的供需动态进行监控,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 产品组合与自有品牌优势:产品涵盖火锅、烧烤、饮料、一人食、即烹套餐、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多个品类,全国范围内销售的产品中约95%为自有品牌。有3大生产基地和6大食材研发中心,深入参与产品的研发、选品、定制到孵化,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成本。 - 广泛的门店网络与渠道优势:门店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截至2024年末,门店数量达10,150家。通过“仓店一体”战略等优化门店运营,提高产品周转率。同时,积极开拓线上渠道,通过抖音等平台打造现象级单品,开启“即时零售”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 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品牌影响力:定位于“在家吃饭”市场,提供一站式家庭餐饮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对餐饮“好吃方便还不贵”的需求。 技术壁垒 - 数字化技术应用:打造了覆盖采购 - 仓储 - 门店 - 用户的全业务链的数智化锅圈云信息中心,将销售、订单、结算、供货、配送、生产等环节串联起来,可从前端销售系统获取和分析消费者需求,指引中间物流和货仓体系高效流转配货,指导后端供应链的生产和改进,提供高效的DTC供应模式。整合布局17大现代化区域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依托专业的冷链技术和完善的冷配物流网络体系,确保门店订货的高效配送。 - 产品研发与创新技术:拥有多个食材研发中心,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口味。如在贵州台江的酸汤工厂,通过锁定当地辣椒原料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生产,避免代工模式下的质量波动问题。 七、主要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叮咚买菜、安井食品和颐海国际等,以下是锅圈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美团优选、多多买菜 - 优势: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线上平台,配送服务可配送到家,且社区团购模式在价格上有一定竞争力。 - 不足:作为线上平台,缺乏线下实体门店,消费者无法现场挑选商品。配送时效相对较长,通常需要提前一天下单。产品种类虽然丰富,但在火锅、烧烤食材的专业品类上可能不如锅圈齐全。 叮咚买菜 - 优势:配送速度快,能实现最快29分钟达。供应链高效,源头直采率达50%,且有21个自有品牌,覆盖预制菜、面点等高毛利品类。技术驱动体验升级,大数据选品优化SKU,热门商品迭代周期3天。 - 不足:主要聚焦于生鲜电商,在火锅、烧烤食材的专业度上不如锅圈。线下门店数量相对较少,消费者无法像在锅圈门店那样现场体验和购买。 安井食品 - 优势: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和成熟的体系。品牌知名度高,尤其是在速冻鱼丸等单品上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广泛,涵盖商超、电商和社区团购等多种渠道。 - 不足:主要以生产和销售速冻食品为主,销售渠道以传统渠道和电商平台为主,线下门店体验感不如锅圈。在产品种类的丰富度上,不如锅圈能够提供涵盖火锅、烧烤、饮品、即烹餐包等多种品类的产品组合。 颐海国际 - 优势:拥有海底捞的商标使用权,品牌影响力大,借助海底捞的品牌优势和市场资源,在火锅底料和蘸料等产品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能够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 - 不足:产品品类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火锅底料和蘸料等调味品领域,不如锅圈的产品能够满足多种用餐场景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商超、电商等渠道,线下门店的布局和消费者体验方面不如锅圈。 八、最新财报解读 以下是对锅圈2024年财报的解读: 财务状况总体良好 - 营收增长稳定:全年实现收入64.70亿元,同比增长6.2%,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 - 利润表现较好:毛利14.17亿元,同比增长4.9%,毛利率为21.9%;核心经营利润为3.11亿元,同比增长3.1%。 - 现金流充裕:现金储备由2023年的19.36亿元增长9.8%至21.25亿元,负债率进一步降至3.2%,财务结构更加健康。 门店与渠道优势凸显 - 门店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门店总数为10,150家,持续保持万店以上规模,单店辐射2000 - 3000户家庭,形成庞大的社区门店网络。 - 渠道创新成效显著:线上通过抖音等平台打造现象级单品,如“99元毛肚自由火锅套餐”7个月销售额超5亿元,全年线上曝光量达62.1亿次。线下在乡镇市场取得突破,净增新乡镇门店287家,下沉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化。同时,开启“即时零售”新模式,依托门店前置仓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供应链能力不断强化 - 自有工厂增加:2024年新增3家食材生产厂,自有食材生产工厂达6家,销售产品中来自自有工厂的比例提高至20%,通过“单品单厂”模式保障产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降低成本。 - 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效率: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及时把控采购端到门店端的供需动态,存货周转天数较2023年同期下降25%,并实现全国绝大部分门店报货的次日送达。 会员业务发展良好 - 会员数量与储值金额双增长:年末注册会员数达4130万,同比增长48.2%,预付卡预存金额达约9.9亿元,同比增长36.6%,会员黏性显著提升,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客户基础。 总体而言,锅圈在2024年通过门店精益化运营、渠道创新、供应链强化等举措,实现了营收和核心利润的双增长,在万店规模的基础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即时零售和出海业务,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九、存在问题、负面信息及风险: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关于锅圈食品安全的投诉,如食品中出现虫子、异味、变质等情况,还曾有涉嫌销售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等违规行为,反映出公司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上存在漏洞。 加盟体系隐患重重 - 加盟商盈利困难:疫情红利消退后,消费者外出就餐意愿回升,“在家吃饭”需求减少,锅圈市场空间受挤压,加盟商业绩下滑。同时,火锅消费季节性明显,夏季需求低迷,加盟商淡季经营压力大。此外,锅圈为追求门店数量增长,缩小加盟商保护距离,导致门店密度过大,单店客流量被分流,销量下滑。 - 管理难度大:加盟模式下,锅圈对众多加盟店管理难度大,难以保证每家门店都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和品牌运营规范,这是导致食品安全等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 供应链管理存漏洞 - 采购环节监管不足:可能存在对供应商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致使部分不良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质量不达标,总部提供的食材质量不稳定,影响消费者购买体验。 - 冷链物流有风险:庞大复杂的物流网络中,运输和仓储环节冷链物流稳定性至关重要,若温度控制不当或仓储条件不达标,极易造成食材变质。 - 品类扩张挑战大:随着品类扩张,涉足烤鱼、小龙虾、精酿啤酒、预烹菜等新品类,供应链管理复杂程度上升,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暴露出诸多不适应问题,增加产品质量风险。 - 品类扩张效果有待提高:“社区央厨”战略和“锅圈肴肴领鲜”子品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品类扩张使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复杂,运营成本增加,且预制菜等新品类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其产品接受度有待提升,在下沉市场价格缺乏优势。 品牌形象受损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虚假宣传等负面信息,以及大量消费者投诉,对锅圈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消费者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以上所涉及内容只作为案例分析和价值分析,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