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东京轨道交通:世界人居环境建设的奇迹

浩鸣评国际 2023-07-18 21:07:00

【他山之石】东京轨道交通:世界人居环境建设的奇迹

日本东京圈都市,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超远距离通勤的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轨道交通。

一、轨道交通+分散城市

东京的城市扩张、疏解,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密不可分。

东京的轨道建设起于1870年代,并于1940年代成型。随着二战后重建,轨道交通体现出很强的引导作用。

上世纪50年代起的多轮总体规划中,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都核心外围建设新宿、池袋、涩谷等七个副都心。这些副都心正是布置在环绕市中心的JR山手环线上,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

而山手线,早在1930年代就已建成。

随后,东京试图通过在京畿更大范围内建设新城,来疏解东京都23区的过剩产能。

这些外围的“业务核心都市”,会承接特定产业功能,吸引相应企业,并彼此分工。东京的产业青年也就随之分配到各个“业务核心都市”中生活,自然就减少了大量远距离通勤。

代表性的业务核心都市包括学园都市(筑波科学城)、田园都市(多摩新城)、生态新城(千叶新城)等。

而这些“业务核心都市”,正是依据东京的市郊铁路和交通干线来规划布局。“业务核心都市”与东京23区之间还预留了一定规模的村庄、绿带。这样的布局,使东京都市圈兼具城市生活的繁华便利和乡村景观的自然优美。

在这样的格局下,轨道交通无疑是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动脉”。而早期建设的轨道交通正是东京走向分散化城市的重要动力。

二、多层次的轨道交通

很多人可能就觉得“东京轨道交通”就是把地铁修遍全城。其实不然。东京轨道交通的一大特点是:多层次。

大致可以分三个层次:联外轨道交通、市郊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正是因为轨道系统的多层次、分工明确,东京轨道交通才能兼具高覆盖度和高效率。

联外轨道,以新干线为主。东京通过新干线与日本另两大都市圈(京阪神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连在一起。新干线对东京人区域间流动意义重大。

市郊轨道交通,则主要由JR东日本铁道和民铁两部分组成。主要连接东京都和郊区的外围新城。

其中,JR东日本铁道系统主要是以东京站为起点向外放射。它直接连通市中心和各郊区,承担着市郊和市区通勤、通学的交通压力。

除了放射性交通线外,JR铁道还包括市区外围的两条绕城环线。其中,山手环线是东京圈中心城和郊区的分界线,也是地铁与民铁的分界线。东京地铁和市郊线路正是通过山手线来衔接换乘。

而东京的民营铁路由于建成初期就规定不能进入城市中心,只能将起点建在山手环线上。随着统一的城市规划引导,民铁系统逐渐实现了与JR东日本铁道的站内无缝接驳,加强了外围产业新城与市中心的高效连接。

到了东京都23区内,轨道交通系统就统称为“地铁”或“电车”了。

相比其他大都市,东京的地铁站及换乘枢纽分布十分密集,平均间距仅1公里。

便捷、高密度的地铁站点促进了以站点为中心、绵延成片的商业开发,从而造就了东京都连续、高开发强度的城市景观。

三、高效的轨道交通与东京生活

如此庞大复杂的东京轨道交通,必须配合高效的运营才能发挥其优势。

为保证通勤效率,东京轨道交通将发车间隔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不超过3分钟)。运营部门仅通过增减车厢编组来控制非高峰时段的经营成本。

此外,部分线路采用快慢车结合。这种策略兼顾了小站距可达性高、服务范围广和大站距旅速快的优点,满足近程、远程不同乘客的需求。

其次,接驳高效。

不同层次、不同运营公司的轨道均实现站内“零换乘”,且进站不设安检,实现乘客以最快速度进出站及换乘。

东京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也极为高效。人们中长途出行时对轨道出行的依赖度极高。东京地铁达到了每隔500米-1000米内就有一个地铁口的密度。地铁+步行早已是东京人出行的首选。

政府和地铁运营公司也抓住了市民出行方式的特点,开始大规模围绕地铁站布置住宅、商业、办公、生活服务等功能。这就是所谓的TOD模式。

在TOD模式的驱动下,东京市区内建成了一个个以地铁站为核心的“城中城”。地铁站500-1000米范围内满足了市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更高级别的需求只要通过地铁直达城市级的功能区就可以解决。

就这样,东京人的衣食住行都在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生活圈内进行着。作为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逐渐地,轨道站点也成了一个区域的中心,更凝聚了某种精神属性。

譬如秋叶原,除了电商中心外,更是广大日漫爱好者集聚的“二次元”中心。

再如涩谷副都心,除了文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职能外,更是青年“弄潮儿”的聚集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涩谷街头都少不了穿着时髦的少男少女。随性的涂鸦、风格各异的商业街和滑板的“沙沙”声,共同缔造着这个潮流文化的“风向标”。

前段时间发布的《东京2040愿景》提出将结合大数据和新技术,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城市网络。比如将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以一个统一的平台管理,实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大数据实时化的信息共享。

这将使人们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精确到分和秒。

统而言之,东京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在引导城市功能分散的同时,缓解了市民通勤压力,无疑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奇迹。这也是大都市应对“城市病”的榜样。

来源:节选自“环行星球”

0 阅读:16

浩鸣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