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灭夏这么大功绩,为何甲骨文没有记载?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30 10:48:26

【前言】

商汤灭夏,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段落,然而在这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一些让人费解的谜题。商汤这位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伟大成就却未能在甲骨文中得到完整的记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夏朝真就叫这个名吗?要是不叫,那它到底还有啥别的称呼呢?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到底是咋被商朝给取代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顺着历史的轨迹,把深藏在时光里的那些迷雾给解开。

【夏朝的踪迹】

打从老早以前,咱中国人就特别看重历史。只要有一个朝代被推翻了,新建立的王朝就会立马动手编修史书,把前朝的那些个重大事件都给详细地记录下来,再好好整理一番。按照史书记载的这条线来看,中国王朝的开端大概得从 4000 多年前的夏朝说起,接下来就是商朝了。

不过呢,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起,考古学家们始终都没能够发现啥有效的能证明的文字。让人更加想不明白的是,商汤把夏朝给灭了之后,居然也没在甲骨文中记下这一伟大功绩。

凡是有关“;”的种种说法,实际上都是源自周朝以及之后的史书记载。一个曾经切实存在过的文明古国,咋就会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慢慢远去,差不多都被人给忘却了呢?这里头,到底又潜藏着何种秘密呢?

【甲骨文的发现】

当这段充满迷雾的历史全然陷入困局之时,一个新的契机出现了,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指引。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去鹤年堂抓药,无意间购得一根带有图形文字的龙骨药材。

【夏朝之谜】

让人纳闷的是,在这些甲骨文中,居然没提到“夏”这个王朝。虽说甲骨文中有“夏”这个字,可它原本的意思跟政权、邦国,甚至是族系都没啥关系,仅仅表示在烈日之下的那种状态。那是不是意味着,夏朝不叫“夏”呢?它是不是有其他的叫法呢?

对于这个疑问,历史学家们不禁琢磨:夏朝是不是还有别的叫法呢?还真别说,经过一番仔细查探,一些新的线索就被人们给找到了。

先是在《诗经·商颂》里提到:“”。而后在春秋铜器“”中又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由此可见,虽说西周往后把商朝前一个朝代称作“”,然而这并非其唯一的叫法,“”同样能够用来表示这个政权。

就是说啊,我伊尹可是亲眼见到过西方夏邑的君主呢,夏禹凭借忠信来治理民众,故而能够承受天命,辅佐他的人也跟着承受天命。就凭这段话就能断定,“也”跟夏朝是存在关联的。

【清华简的发现】

要知道,《礼记·缁衣》是由不知姓名的人创作的文言文,而《尚书》的真实情况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被后人伪造的可能性,因而这些证据没法让人得出确切的结论。

然而,2006 年的时候,有一批神秘竹简现身,让夏朝那层神秘的面纱又被揭开了一些。当时,在香港冒出了一批竹简,这些竹简啥时候出土的不知道,从哪儿出土的也不知道(是被盗掘出来的),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清华简。

清华简产生于战国中晚期,大概有2500枚。在秦朝之前,它们就被埋入地下,并未遭受“焚书坑儒”的影响,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先秦古籍本来的面貌。这些竹简的文字风格多数属于楚国风格,在2008年被收藏进了清华大学。

起初,伊尹发现上天将要使西方的夏邑灭亡,他表示夏帝国虽说民众众多,但那儿的民众已不再团结一致,他们要么会逃离,要么会守护城池。而前文所讲的《礼记·缁衣》以及《尚书》中引用的《尹吉》,其实就是这个尹诰,吉就是告,告也就是诰,这是伊尹的诰言。

【夏朝的称谓】

经过一番分析,咱们大体上可以断定,在先秦史书中多次现身的西邑,极有可能就是对夏朝的一种称谓。那为啥夏朝会被叫做西邑呢?

关于夏的称谓,或许源于夏氏图腾的象形字,也可能是部落的名称;而西邑这个称呼,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夏朝地处西部,另一方面也许是都城的名字,因而后世会用西邑来称呼它;还有人觉得,西邑连读起来就是夏,所以夏和西邑的意思是一样的。

另外呢,在甲骨文里面,常常会记下商朝中后期的那些个君主,他们都在一个叫“;”的地儿搞祭祀活动,像“;、“;、“;之类的,差不多都跟祭祀有关系。

这意味着,夏朝覆灭之后,商朝的王室成员仍会去到夏朝的故地,祭祀神明,期望夏人的亡魂不会给商朝带来灾祸。要知道,商朝对占卜和祭祀极为热衷,所以祭祀前朝的神灵,对他们而言,其实也算不上稀奇事。

【结语】

常言说得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长久以来,人们都在竭力探寻夏朝的踪影,哪成想,“它”始终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呢。

得说一下,当把夏朝称呼的谜题解开时,也就证明了夏朝确实是存在过的。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虽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有过一段被遗忘的时期,然而它的精神印记,一直都存在于华夏文明的滔滔洪流当中,润泽着这片古老的大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