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孔子晋升正高级职称的申请批复》,以黑色幽默的笔触揭示了当下学术评价体系的荒诞性。当我们以现代高校职称评审的标尺丈量这位万世师表时,发现其遭遇的困境远比段子更令人心惊——在现行体系下,莫说正高职称,即便副高职称对孔子而言都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

在"唯论文"的指挥棒下,当代高校早已构筑起森严的论文等级制度。本科院校的准入门槛是SCI/SSCI双检索,高职院校的底线是北大核心期刊。而《论语》作为语录体著作,既不符合C刊要求的万字长文范式,又缺乏数学模型与文献综述,更致命的是通讯单位缺失(周游列国期间单位隶属关系混乱)。即便以"古籍整理"名义投稿,2.3万字的体量也难逃"材料堆砌,缺乏理论创新"的退稿命运,所以孔子无论是在那所高校,他都评不上高级职称,连副高级职称都评不上。
其次,孔子如果在当下,估计研究生也毕业不了,因为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也需要发表论文。
以上纯属段子,各位看官,开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