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吃香椿的时节,香椿和臭椿傻傻分不清楚?教你六招“辨真假”

菜卫卫的日常美食 2025-04-21 12:54:18

“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北宋文豪苏轼在《物类相感志》里写下的这句话,说的正是春日里的时令鲜味香椿。每年三四月份,菜市场角落总摆着几捆红绿相间的枝叶,懂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春天的“限定款”美味。可你知道吗?有一种叫“臭春”的植物常和香椿长得一模一样,小时候奶奶总指着院子里的两棵树念叨:“红芽是香的,绿芽别碰哟”,这话至今还在耳边打转。

眼下正是香椿上市的旺季,在菜市场经常能听见摊主热情吆喝:“新鲜香椿芽,包饺子香得很!”可新手买菜时难免犯迷糊,同样是羽状复叶,同样是红绿相间的叶片,为啥有的闻着香喷喷,有的却带着股怪味?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香椿和臭椿之间的区别,从根到叶、从里到外讲清楚,以后逛菜市场再也不怕认错啦。

一、出身不同

从植物学分类来说,香椿和臭春压根不是一家人。香椿属于楝科香椿属,正经中文学名就叫“香椿”,拉丁文名Toona sinensis,咱老祖宗吃它的历史能追溯到汉代,《山海经》里“成山,其木多椿”说的就是它。而常被认错的臭椿,其实是苦木科臭椿属的“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老家在东北、华北一带,以前常被当作行道树,树皮粗糙还带着苦味。老一辈人常说“香椿可吃,臭椿只能当柴烧”。

二、外观不同

区分两者最直观的就是看嫩芽。香椿刚冒出来的新芽是红紫色的,尤其是顶端的芽苞,红得透亮,叶片边缘还带着点浅绿。叶子展开后,叶片背面会慢慢变成浅褐色,摸起来软软的,叶轴是红色的,掰断后能看见清晰的白色维管束,还会渗出点黏黏的汁液,闻着就是股清新的草木香。臭椿的芽就没这么“讲究”,整体黄绿偏暗,叶片边缘光溜溜的,没香椿那种细小锯齿,叶轴是绿色的,掰断后没啥汁液,凑近些闻,一股淡淡的青草味里还带着点说不出的怪味。

还有个小窍门:数叶片。香椿是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16 - 20片,成双成对。臭椿是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 - 25片,总有一片“单蹦”在中间。买菜时悄悄数几片,立马分清谁是谁。

三、气味不同

老辈人常说:“香椿香,臭春臭,鼻子一闻就知道。”这话一点不假。新鲜的香椿芽自带一股浓郁的香气,有点像混合了草木香和花香的“天然香水”,凑近闻时能感觉到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尤其是掐断叶片的瞬间,那股子鲜香格外明显,喜欢的人觉得这是春天的味道,不喜欢的人可能觉得有点冲。臭椿就没这么讨喜了,它的叶子闻起来带着股奇怪的臭味,有人说像臭袜子,有人说像油漆味,反正跟“香”字不沾边。尤其是叶片揉碎后,那股臭味更浓。

四、口感不同

要说两者最大的区别,还得落在“吃”上。香椿是有名的春日野菜,嫩芽焯水后口感鲜嫩,带着独特的香气,不管是炒蛋、拌豆腐还是腌咸菜,都能成为餐桌上的亮点。记得小时候妈妈做的香椿摊鸡蛋,金黄的蛋液里裹着红绿相间的香椿芽,咬一口满嘴留香,至今想起还流口水。

臭椿可就不能吃了,它的叶子不仅味道苦涩,还含有一种叫“苦木素”的物质,吃下去会让人嗓子发紧,肠胃不舒服。以前村里有不懂事的孩子摘臭椿芽当香椿吃,结果闹得肚子疼,大人知道后总要念叨:“这东西只能喂猪,人可不能碰!”。

五、用处不同

香椿在吃的方面可太有经验了,南方人拿它拌凉面,北方人用它炸酱,还有人把头茬芽速冻起来,夏天拿出来炒饭,照样香。而且这菜还挺“金贵”,清明前的头茬芽能卖几十元一斤,妥妥的“野菜贵族”。臭椿虽说不能吃,却是环保小能手。它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荒坡、矿区旁边常种它,防风固沙一把好手。而且它抗虫能力超强,虫子都不爱吃,夏天树荫下待着,蚊虫都少些,简直是“植物界的硬汉”。

六、外号不同

这俩菜在各地名字可不少。香椿在南方叫“春芽”“香椿头”,四川人喊“椿巅”,云南人叫“椿菜”。臭椿别名更多,“臭椿树”“樗树”“恶木”都是它,北方有的地方叫“千头椿”,因为树冠茂密,看着像好多头。有次去山东,听见摊主喊“卖樗芽”,差点认错,后来才知道当地人管臭椿叫这名,不过他们知道这东西不能吃,一般用来喂牲口。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