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为什么能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粤城时刻 2025-04-25 08:54:44
一、栋梁之材

李雪峰1907年出生于山西运城永济县,他的家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却非常重视子女教育。

小时候他的父母就经常对他说:即使家里人缺衣少吃也得供他上学。

因此李雪峰从5岁开始就接受了当地系统的私塾教育,10岁就考入到县里的高等小学读书,可以说他从小就展现出聪颖过人的特点。

成绩突出的他常常受到老师们的夸奖。

1922年,李雪峰从县第五高等小学毕业,15岁的他选择在永济县当一名小学老师。

虽然平时他的工作都在学校里教书,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业,在教学的闲暇时间里他都在一刻不停的学习。

18岁那年,李雪峰参加了考试,并且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太原国民师范学院,这所学校也是当时全省数一数二的院校了。

可以说从山西南边的小城市来到太原,他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尤其在接受了师范大学的教育培养之后,他不仅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体系,还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结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大学期间他多次参加学生举行的爱国运动,甚至和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出版发行部取得了某些联系,思想也变得越来越进步。

1931年,李雪峰由于成绩出色,被太原国民师范学院推荐保存的山西大学教育学院进修学习,此时他刚满24岁。

在山西大学,他产生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兴趣,于是疯狂阅读了许多马列著作,这也为他之后投身革命之路打下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

进入山西大学两年之后,李雪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

第二年他又担任了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以学生领导的身份组织了学校许多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在青年工作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逐渐受到了中共上级党组织的重视。

1936年,李雪峰被党组织调到北平担任北平市委书记。任职期间,他还兼任了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还带头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继续为北平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学生运动做贡献。

二、参加革命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雪峰在北平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艰难,他开始加入当地的游击队,转战华北山区,率领当地的武装力量进行和日寇的斗争。

可以说从一个读书人投笔从戎参加武装斗争,虽然身份转换有一定困难,但他还是努力地克服了。

后来受到周恩来的指示,李雪峰率领省委干部进入到了太行山区和当地的八路军会合,还参与了组建中共冀豫晋省委的相关工作,他同时领导当地的部队参加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他积极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巩固太行山根据地。

此后他一直留在太行山指导当地根据地进行党组织工作,百团大战打响后,李雪峰还亲自率领部队参与战争,可以说为抗日时期打击日寇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爆发,李雪峰继续留在太行地区工作,担任太行区党委书记兼任军区政委。

当时该地区的领导人是邓小平,李雪峰作为邓小平的副手,积极领导了太行山区减租减息、清除土匪、反对地主恶霸的工作,这些都为后来刘邓大军在根据地站稳脚跟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解放战争爆发后,李雪峰也积极领导太行军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巩固了太行解放区的稳定性。

1947年,李雪峰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他主要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巩固地方政权,选任各级党政干部等工作。

后来李雪峰参与了淮海战役的支援工作,渡江战役的组织工作,为解放广大江南地区贡献出了力量。

1949年,李雪峰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期间他积极领导了在中南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减租退押运动,还在当地的城市范围内进行城市经济恢复、城市民主改革等。

他领导参与了晋江分洪工程和武汉钢铁厂建立,可以说为解放初期中南地区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这些工作甚至还多次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夸奖。

1956年,他被选为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职期间他还负责和领导了我国建国初期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工作。

作为中央领导,他还多次实地走访东北地区厂工企业,调查东北的工业发展基础,并形成了许多第一手调研资料。

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早期国有企业形成了党委领导和厂长的分工负责制,还构建了早期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临危受命

1960年,我国爆发了三年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面临了重大困难。

由于李雪峰在华北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同时他在领导东北工业发展方面的工作也被上级党组织所认可。

于是他临危受命,被中央任命为华北局第一书记,同时还兼任了北京军区党委书记职务。可以说在当时,他正式成为了华北地区全面工作的一把手。

在华北任职期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推行的“调查研究之风”。

为了恢复华北地区的经济秩序,他多次带领调查小队深入华北广大农村的社队以及农户家中,了解当地农村抗灾自救的情况,可以说为整个华北的经济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当时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真因为受政治运动的牵连而被革职了,于是在之后的杭州会议上,毛主席亲自点名李雪峰接替彭真成为新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此次任命主要考虑到,早在1936年,李雪峰就曾担任过党在北平的市委书记,之后在华北地区以及北京军区等工作过程中又表现出色,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在北京市委书记的任上,李雪峰响应号召,积极推进了干部下基层的活动,以促进党的高级干部能够了解一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当时北京作为首都,正处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期。李雪峰任职期间还主持了北京一系列城市改造工作。例如将旧的城墙拆除,扩大城市空间范围,还在改造过程中重点保护了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使整个北京城焕然一新。

当时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活动,他还亲自组织了天安门广场的扩建工程,而后来人们说熟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

一直以来,李雪峰对各地方的工业建设都非常重视。在任职北京期间,他同样推动了某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后来北京工业体系的构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也为当时北京地区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他还促进提升了北京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他带头主张增加北京地区各级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为之后北京高水平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民生方面他还解决了许多北京市民住房问题,他推动居民住宅区扩建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李雪峰也将注重民生调研的习惯搬到了担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工作当中,他通过亲自过问市民衣食住行等生活难题,主动解决了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的煤气问题、电力问题和自来水供应等问题。

他知道首都北京是全国城市的标杆,于是为了加强基层治理,他还带头完善了北京各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工作。

虽然李雪峰被选为北京市委书记有些突然,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首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离开北京任上之后,他又被上级调到天津担任当地领导工作。一年之后,他又调任河北担任当地革委会主任、军区政委等职务。

四、晚年生活

在之后的工作中,李雪峰由于受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政治生涯陷入沉寂,并且名誉也受到损害,但他仍然保持乐观,毫不气馁。

1982年,中央特地下发了有关恢复李雪峰党籍和名誉的文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李雪峰本人非常高兴,急忙让妻子喊上他们的至亲朋友在家里喝酒庆祝。

后来他又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以及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此时的他已经78岁高龄了,但任职期间他仍然积极参加国家重大决策的相关工作,用自己大半辈子的从政经验以及地方管理经验为改革开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说晚年李雪峰的生活过得平静而充实。1993年他决定写一本回忆录,但此时他已经80多岁,无法亲自动笔,于是党中央特地为他委派了一位历史研究员协助他完成了回忆录的写作。

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李雪峰的晚年生活仍然比较清贫。他家里使用的家具比较简单,饮食也较为清淡。

只有逢年过节,他才会让妻子做一两样肉菜,至于他的工资和退休金全被他省下来用来接济亲属或者捐赠慈善机构了。

年龄更大之后,他选择过半封闭的生活,一些座谈会和社会活动都被他拒绝了。他整天用练字、画画打发时间,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每天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当有老战友老同志来拜访他时,他也会热情的招待,并且和他们回忆年轻时候的革命岁月,只有到这时他才会露出平时少有的笑容。

2003年,李雪峰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他的家里人遵循他的遗嘱,将其所有财产全部捐献慈善机构。并且不办追悼会,用尽量简单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

信息来源:

[1]李雪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中国新闻周刊.

[3]李雪峰:红色巨星的传奇一生.太行英雄网.

[4]05后和父亲,坐上开往大学的货车.中国经济网.

0 阅读:0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