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通庚寅年,卢龙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张直方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帝下诏准许。张家世代统治燕地,深受燕地百姓爱戴。张直方继承家业后,出身富贵却不关心民间疾苦,成天在室内酗酒,在原野上放纵狩猎,对亲近的人赏赐丰厚,对宠臣也格外优待。

晚年时,军队对他十分不满,张直方感到不安,于是举家西迁到京城。懿宗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但他并不尽职,反而常常在通道上设置猎网,对不如意的奴仆随意杀害。有人劝他在京城不能擅自杀人,他母亲却反问:“还有比我儿子更尊贵的人吗?”其僭越行为可见一斑。
后来谏官上奏,请求将他交给廷尉治罪,天子不忍心,将他降为燕王府司马,让他到洛阳任职。

张直方到了东都洛阳后,仍不知悔改,更加肆意游乐。连洛阳周边的飞禽走兽都认识他,见到他就会群起噪叫、长嚎着离去。

有个叫王知古的人,是东部诸侯的贡士,虽读过些书,但多次科举都未中,于是在山川间游历,以打球、饮酒为乐,在洛阳的南邻北里游玩。有人将他介绍给张直方,张直方见他能言善辩,很是欣赏,从此两人日渐亲近。
壬辰年冬十一月的一天早晨,王知古家中无米下锅,又逢愁云密布,心情不佳,便步行到张直方家。到的时候,张直方正准备出去打猎,见他来了,就邀他同去。王知古因天气寒冷有些犹豫,张直方便让僮仆取来一件短皂袍,让王知古穿上,王知古又在外面加了件麻衣,然后两人骑马出发。

他们出了长夏门,天空开始飘起小雪,到阙塞时,雪下得如同瓢泼。两人渡过伊水向东南方向行进,来到万安山的北麓,打猎收获颇丰。他们喝着酒,烤着兔肉,丝毫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 雪停后,太阳快落山了,突然一只大狐狸出现在王知古的马前,王知古借着酒劲骑马追赶,追了几里地也没追上,还与猎徒们走散了。

不久,天色渐暗,只听到雀鸟的叫声,他不知身在何处,隐隐约约听到洛阳城的暮钟,只能在樵夫走的小路和古老的田间小道上徘徊。

过了一会儿,天色完全暗下来,大约一更半的时候,王知古远远看到有明亮的火炬,便朝着积雪反光的方向走去。又走了十多里,来到一处地方,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交错,中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白色的墙壁横在眼前,像是富贵人家的府邸。 王知古来到门前下马,想在这里等到天亮。
不一会儿,他的马弄出了声响,被守门人察觉,隔着门问是谁。王知古回答说:“我是成周的贡士太原王知古,今天早上有朋友要回崆峒山隐居,我在伊水滨为他饯行,喝多了酒,与朋友分别后,马受惊跑了起来,我控制不住,就迷路到了这里。天亮后我就离开,希望不要见怪。”
守门人说:“这里是南海副使崔中丞的庄园,主人最近接到诏书进京了,公子也跟着计吏去西边了,现在家里只有女眷,不太方便留你过夜。我不敢擅自做主,得去问问里面的人。” 王知古虽然心里害怕,但想到半夜了,也无处可去,只好拱手站在那里等待。

过了一会儿,有个拿着蜡烛的人从里面出来,打开门,带着一位保姆。王知古上前行礼,再次说明了情况。保姆说:“夫人让我传话,主人和公子都不在家,按道理不便留客,但这里偏僻,与山林相连,常有豺狼出没,如果拒绝你,就是见死不救。请你先在外面的厅堂休息,明天一早就可以离开。”
王知古表示感谢,跟着保姆进去了。 他们经过几道门,王知古侧耳倾听,只觉得房屋高大宽敞,帷幕华丽。里面点着银灯,摆着精美的宴席,保母请王知古入座。喝了几杯酒后,又端上了丰盛的菜肴,有豹胎、鲂鱼等各种山珍海味。保母也不时来劝酒。
吃完饭后,保母询问王知古的家世、官职以及内外姻亲,王知古都详细地说了。保母听后说:“秀才你出身名门,气质不凡,年纪轻轻,品行又好,实在是贤良女子的好夫婿。我家夫人有个心爱的女儿,快到出嫁的年龄了,一直托媒人为她找个好夫婿,今天真是天赐良缘,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知古恭敬地回答说:“我才疏学浅,不敢奢望成家,只担心自己穷困潦倒。没想到在这迷路之际,能遇到如此好事,听到夫人的美意,我深感荣幸。如果能与贵府结亲,那真是我平生的心愿。”

保母很高兴,笑着进去告诉夫人,然后又出来传达夫人的话:“我一直担心女儿的婚事,希望能为她找到如意郎君。如今你能答应,正合我意,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王知古赶忙鞠躬回答说:“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却能得到贵府的青睐,实在是三生有幸。如此就等待您的指示了。”王知古再次拜谢,保姆开玩笑说:“以后你和小姐成亲,洞房花烛夜时,可别忘了我呀。”王知古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怎么能有这样的缘分呢?我一定会铭记在心,终身不忘。”说完又拜了拜。

这时,明月西沉,保姆请王知古脱衣休息,王知古解开麻衣后,里面的短皂袍露了出来。保母惊讶地说:“哪有读书人穿这种短后衣的?”王知古解释说:“这是向朋友借的,不是我自己的。”保母又问是向谁借的,王知古回答说是卢龙张直方仆射。保母听后,突然惊叫一声,吓得脸色死灰,站起来顾不上其他,就跑进宅子里,远远听到她大声喊道:“夫人,出事了,留宿的客人是张直方的人!”

接着又听到夫人的声音呵斥道:“赶紧把他赶走,别引狼入室!”于是,婢子、僮仆们拿着火把,拿着白色的棍棒登上台阶。王知古惊恐万分,在庭院中四处躲避,不停地道歉,骂声不断传来,他好不容易才出了门。刚一出门,门就关上了,还能听到里面喧哗不止。

王知古呆呆地站在路边,长叹不已。他想找个破墙躲一下,却在墙下找到了自己的马,于是骑马离开。他远远看到一片光亮,就朝着那里赶去。到了之后,才发现是运输租税的车夫在喂牛烤火。他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得知是伊水东边、草店南边。王知古又靠着马缰打了个盹,过了一会儿,东方渐渐亮了,他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就扬鞭走上大道。
等到了京城门口,已经有几个张直方的骑兵来找他了。 王知古回到张直方的府邸,见到张直方后,气得说不出话来。张直方安慰他,等他坐定后,王知古才讲述了昨晚的怪事。

张直方听后,起身拍着大腿说:“贤弟所遇,必是妖魅。这些山妖木魅,竟然也知道人间有我张直方!”于是安慰王知古,并召集了几十名擅长射箭的手下,让他们吃饱喝足后,和王知古一起再次向南出发。

他们来到万安山的北面,王知古在前面带路,残雪中马迹依然清晰。一直来到柏林下,只见那里有废弃的碑板倒在荒坎中。中间有十多座大坟,都是狐兔的巢穴,下面有一条条小路。张直方命令手下在四周张网,拉弓等待,又让人拿着火把和铁锹,一边挖掘一边熏烤洞穴。不一会儿,一群狐狸从里面冲了出来,有焦头烂额的,有被网挂住的,还有中箭的,一共捕获了大小狐狸一百多头,张直方这才满意而归。
——出自《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历史上确有张直方其人。张直方是唐朝将领,范阳(治今北京城西南)人,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之子。大中三年(849 年),张仲武去世,张直方被拥立为卢龙留后。但他因嗜酒凌虐士卒,军中大乱,后以打猎为名,逃回长安,军中于是拥立周綝为卢龙留后。唐廷念及其父张仲武之功,将其封为金吾大将军
张直方残暴不改,曾以小罪笞杀金吾使,贬为右羽林统军,后又因小过屡杀家中奴婢,再贬恩州司户。乾符年间,宰相郑畋以其为功臣之后,建议再度起用张直方,使其进位左金吾卫大将军。
中和元年(881 年),黄巢军进入长安,张直方率文武官员到灞上(今西安市东)迎接,获得黄巢信任。然而,张直方并非真心投降,他收留了唐大臣豆卢瑑、崔沆、于琮等数百人,还与凤翔节度使郑畋暗通消息,事情败露后,被黄巢诛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