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获批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今年多起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事故引发关注,如浙江豪情、大庆沃尔沃及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因高压动力电池制造问题召回部分车辆;小米SU7也发生多起碰撞起火严重事故。动力电池热失控、碰撞损伤等是主要起火因素。
相较2020年版标准,新版《安全要求》技术大幅提升。热扩散测试从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提升为触发单体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无起火、无爆炸,且监测点温度不超60℃,需多层级热失控阻断防护。新国标还新增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托底,要求电池包受特定冲击后结构完整、无泄漏、不起火爆炸;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电池历经300次“30分钟充至80%”循环后,仍需通过针刺、过充等安全试验。同时完善绝缘电阻要求,提升挤压测试标准。
新国标实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促使电池企业加大研发,像宁德时代采用CTP3.0仿生蜂窝结构、比亚迪刀片电池实现高精度热失控预警。推动整车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新国标对新申请型式批准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批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给予1年过渡期。
业内专家称,新规能缓解公众对新能源车自燃担忧,但会增加中小企业研发成本,或引发行业洗牌,推动产业集中化与技术标准化,助力中国电池技术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