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连环画展手稿区
这个展馆并不大,是一条大约10米宽,200米长的过道。先用手机一路拍到尾,外面是售卖区。我问外头坐着的一位胖小姐姐说,我出去了,还能进来吗?她笑眯眯地说,你出来了就是参观完毕了。我理解是,出去就不能再进来。这个时候人性的弱点马上便暴露了出来,心说,好歹花了9.9元钱呢,这么快就看完了,觉得有些不划算,索性从头再来一回,用卡片机拍一通。这便一头看,一头返回起点。回来看了看,第一道手机看展览,花了只有13分钟。
卡片机看展览就要过细一点,过了流金岁月和“仓筒光影吊幅”,是“经典时代”区。头一遍草草看过去,觉得并不怎么“经典”。它只有一面墙挂了展品,中间摆放着一个Z型的展柜,也放了很多单幅的作品。第二次再到这里,认真了一点,却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经典时代”是一个手稿区。整个展区,大约展出了有几百幅手稿,这就很不得了了。印刷品和手稿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早期的图片不是激光照排,而是经过腐蚀而转化为印版的,在腐蚀过程中,它不可能做到保留原图的所有笔法,亦即它会损失原图的一部分趣味。然而手稿却能够将所有的笔墨技巧,完整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知道一笔一划的来龙去脉。
这个意思我不知道怎么才可以表达清楚,比如说治印,你的想法,你的设计,要通过刻印的方式完成,印稿和成品之间有不小的差距。然后,印和印章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这么说吧,思想是多维的,手稿可以看成是三维的,因为它尽管也是平面作品,但具有一定的、感觉上的厚度,那就是笔墨关系。而印刷品则完全是二维的,平面的。这个说法在科学上可能站不住脚,但在我的思想上它却是成立的,尤其是当我俯下身,仔细观看展柜中的那些手稿的时候。
亲眼见到原作,感觉当然非常快乐。心里头暗暗想,真是天意如此,如果在热展的时候来,注意力便会更多地放到参观的人身上,专门去拍人,也许不会注意到这么一个手稿区,因为这些手稿作品大多不是很合我的趣味。或者,如果不是一个收费的展览,同样也不重视,便这么走马观花,草草过一眼,也可能不会注意到有手稿区。所以说,干什么事情,都得付出代价,这样才能让我们更珍惜自己得到的东西。自己挣的钱,花起来自己心碎,崽卖爷田心不疼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一些官员为了捞政绩,大兴土木,搞红光亮,你要他自己掏钱出来干这事,那是万万不成的。
说秃噜嘴了,还是谈连环画展。前面讲了,第一轮手机看画展,从头到尾花了13分钟,这次单是在经典时代区,就花了20多分钟,只可惜有一面玻璃墙,阳光照射进来,很反光。而这些手稿又都放在了玻璃框或者玻璃柜中,这就加了一层反光,很不好拍。呃,在展馆拍照本来就是违规的,我这么想是不是有点得陇望蜀,贪得无厌呢。好在也拍了一些可看的。这个展区里展出的也不完全是连环画的手稿,有些可以看出来是插图,因为上面有落款和印章,图书的插图可以这么做,但连环画却不可以这么做。看来做这个展览,还是到各家出版社淘了一些资料出来。
最后一个展区叫“光阴的故事”,主打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放了几台老式电视机,9英寸到12英寸之间吧,有彩色的和黑白的电视机,播放着大闹天宫这样的老片子。然后有一个涂鸦区,让孩子们自己信手去画画。我去看展览的这天,那些画板都被画满了,而且旁边也没了画笔。如果有空白画板和画笔,说不定我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去涂鸦一通。
谈谈我的感想。
我觉得这个展览放到黄石这样的四线城市来办,也还算差强人意,虽然感觉稍微欠一点点,但如果放到大一点的城市,也采用这样的方案,估摸着会遭遇大规模的吐槽。它的题目很大,叫“全国连环画艺术作品展”,但是这台展览的选材却很狭窄,几乎可以说它是一个工业主题的专题展,甚至还可以说是工业主题的十年、或者十五年展,也就是指,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的一个工业主题连环画作品展。
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看到过的很多优秀的连环画作品都没能出现在这个展览中。不要说四大名著连环画。其他的比如说赵宏本、钱笑呆的《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顾炳鑫的《渡江侦查记》、以及少年儿童特别喜欢的《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等,一个都没出现。唯有刘继卤的《鸡毛信》,戴敦邦的《一只驳壳枪》在展柜里面放了一本书而已。
从1963年到1990年,我国共举办了四届连环画展,其中的优秀作品基本上没在这台全国连环画艺术作品展中展出,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能看到这些优秀作品的手稿出现,当然是一种奢望,但那些经典的连环画作品,至少你得上墙一部分,然后在展柜里摆放一部分,那才能看成一次连环画作品的盛宴。如果是这样,你就是多收一点门票也没关系嘛。我当然不是心疼9.9元钱的门票,它让我能够看到一些文革中的宣传画片,看到几百张手稿,已经远远的物超所值了。但我觉得这个展览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看来黄石这个地方对于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它表现在我们对于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思想投入上,它也表现在我们对于景区的打造上,那么好的一片磁湖水,那么好的一座西塞山,历史那么悠久的一座弘化禅寺,都被搞得支离破碎,不伦不类,的确非常可惜。这话真是从何说起。
出了展馆到售卖区,有几个价位区和正价区。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作品。价位区的连环画卖得贼贵,20元一本起步,好像是到50元一本为止。这样的连环画到孔网上简直卖不出来钱。孔网上也有贵的,比如顾炳鑫的《渡江侦查记》和戴敦邦的《一只驳壳枪》都很贵,但八五品的《一只驳壳枪》,加上快递费,也只要27元钱,七五品的低10元钱。不过顾炳鑫的《渡江侦查记》卖得很贵,最高要到550元,低的也在120元,还不包括运费。
我找了几本连环画随手翻了翻,想着,假如把我的《山乡巨变》拿来售卖,甚或将两套老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拿来,估摸着要卖出不菲的价钱。我还有三套新版的《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拿到这里也可以糊弄不识货的人。
本系列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