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谈中越战争:越南虽被打败,但并不仇恨中国,中国人民是好的

正观历 2025-04-26 20:58:42

越南前领导人黎笋关于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演讲文件被克里斯托弗•戈沙获取并翻译,其中黎笋提到,虽然中国打败了我们,但我们从来没有对中国感到仇恨,因为敢于打败我们的人是那些中国“反动派”,中国人民根本不愿意这样。黎笋所指的“反动派”是谁呢?中越为什么会发起这场战争,下面以越南视角来回顾1979年的这场边境战争。

一、中国为越南带来的“麻烦”

1954年7月20日,越南政府副总理范文同在瑞士日内瓦签署了一份关于越南停战的协定。这份协定不仅迫使法国在印度zhi那停战,并承诺从其领土上撤出所有军队。这就是著名的《日内瓦协定》。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协定,导致中越双方开始产生嫌隙,也成为之后中越战争的导火索。

在越南看来,他们“被迫”签署了该协议,导致越南一分为二,成为分裂的南北两部分。如果越南不这么做,中国将不再帮助他们。

“他们禁止我们站起来反对美支持的南越共和国,但却无法阻止我们。”

然而,越方收到中国政府的回答却是:

“越南不能在南方发动战争,越南必须长期等待!”

此时,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虎视眈眈,由于老挝国内反动势力在美国支持下,成功将老挝政府包围,甚至逮捕了苏发努冯,导致一方独大。越南方面建议允许老挝进行游击反击,不过却遭到中国政府反对。

在越南看来,越南分裂也是如此,他们必须要实现真正统一。可是如果没有中国作为后方基地,越南根本无法和美国作战。由此,越南必须表面上答应中国的“威胁”,签署协议。

越南南北势力一直不断的交织,双方明争暗斗,直到北越秘密发展力量准备夺取政权时,才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北京。黎笋表示,他们并未遭到北京方面的反对,但是却被要求只能打排级以下的小规模作战。

越南方面表面上答应下来,但是却在之后进行了有效的战斗。由于南越军事战斗力薄弱,自然引起了美国忌惮,美国不允许自己扶持起来的政权倒台。于是,通过提供武器扩充和武装南越军队培训,派遣顾问团等手段,投入了这场战斗中。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专门就越南问题召开讨论会议,并增加对越南援助,使得南越军队由15万增加至17万人,并拨款1270万美元用于装备3.2万名南越保安队。

彼时,北越军队与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军相比,战斗力明显减弱。北越政府不得不向北京求援。而在得到越南的求援后,北京方面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派遣一支专业军队来支持北越政府。

在黎笋的演讲文件中,却对北京的这种想法十分抵触,在其看来,中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越南,以便日后更好的可以“攻击”他们,并从这里扩张到东南亚。

1968年,北越军队发动了全面进攻,想要迫使美国军队下场,然后一步步的打算“消灭”敌人。彼时,美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和各种武器,他们仅仅只是在空中投放各种弹药,就让北越军队损失惨重。

而在北越看来,只有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上,才能够彻底打赢这场战斗。然而,就在这时,北越却收到来自北京建议,北京希望越南与美国和谈。对于这样的建议,北越政府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一切的问题,都是中国给越南带来的麻烦,导致如今局面,所以认为北京方面无权与美国讨论越南问题。

不过,越南领导层也十分矛盾,他们每年需要中国提供50万吨粮食援助,还有枪支弹药等等,如果不能够获得中国援助,很多事情将会变得十分危险。

然而,也正是因为越南对中国的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了之后的两国关系破裂。那么,事实真的如黎笋演讲文件中所认为的那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二、中国的隐忍和越南的野心

随着日内瓦协定的签订,以及之后的中美关系复苏。让越南政府一直无法接受。他们认为,是中国背叛了自己,“出卖”了朋友,将自己的国家一分为二。

事实上,越南的看法,只不过是站在自己利益上的考量,并未从全局出发。

自1945年开始,越南先后从法国殖民地成为日本和法国共同殖民地,国内民不聊生,人心涣散。同年12月底,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发起了全国抗战号召,全国不分男女老少,宗教党派,所有人站起来拯救祖国。

就在越南战胜法国之后,更大的威胁随之而来。美国的插手导致整个印度zhi那半岛摇摇欲坠,彼时,中国刚刚从解放中站起来,国内也是多事之秋。美国为了能够在东南亚地区获得掌控,将法军踢出局,支持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划分为两个集结地区。

1954年3月,中苏已经就以北纬16度线划停火线达成共识。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也与莫洛托夫会谈中提出,沿此线停火对胡志明最为有利,也应该会被各国接受。

这一提议却遭到越南反对。1954年3月5日,越南驻华大使黄文欢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会谈中提到:

“在越南没有确定的前线,分界线与非军事区的划分十分困难……”

这一提议却并未引发苏联的太多理会。在莫斯科看来,对中国南部的边界安全已经超过对越南问题本身关注。

中苏均认为越南暂时分治是最佳方案。由于后来胡志明部队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导致接受越南分治有些为难。事后,北京方面对越南做了工作。中方认为,如果印支战争继续下去,很可能美国会卷入其中。

另外,美国入侵越南领土,中国是否出兵问题不得不作出决定。虽然越方认为中国应该出兵抗美,但在当时的中共中央看来,中国军队不可能在越南作战,因为这会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将借此建立从印支到印尼的同盟。

虽然越南在中国劝说下同意了该方案,但是却将最后的一切过错推到中国身上。越南认为后来他们统一胜利,是自己功劳,而自己也有能力打败美国,是中国耽误了他们的脚步,给越南找了很多“麻烦”。

之后,随着美国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复苏。让越南更是恨之入骨,认为是中国背叛了自己。所以在苏联与中国之间,越南选择了苏联。

越南领导层认为,中国反动派想要占领东南亚,他们掌握一切政策,逼迫越南不得不投靠苏联。于是,越南统一之后,他们保留了100万军队,其目的是为了应对中国“威胁”。

事实上,自中越关系逐渐冷淡之后,越南频频在两国边境制造矛盾,甚至制造流血事件。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中国领导人决定,对越南发起一场有限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越南政府看来,中国想要发起进攻,困难重重,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运输设备为中国军队提供食物。而且中国数百万大军必须将其中的一半留在北部边境,为威慑苏联。

越南政府自信的认为,他们经历了抗法、抗美斗争之后,实战经验远超几十年没打仗的中国军队,如何能够更快的打击敌人。特别是越南北部几个军事重镇,几乎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坚固的堡垒。

在越南看来,中国军队不可能发起进攻,即使进攻,也只是小规模冲突。正是因为这样的轻敌错误,导致在1979年中越战斗中,越军节节败退,不仅损失了北部边境数个军事重镇,就连几支王牌军队都受到重创。

越南对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一直耿耿于怀,认为中越战争应该像美越战斗一样,将“敌人”打败。甚至在越军失败后,将中国的胜利说成是中国“反动派”的胜利。

事实上,从越南亲苏远华,向苏联递交投名状开始,越南与中国的情谊就已经一去不回头了。越南需要认清现实,不论是日内瓦条约还是越南统一,中国无私帮助越南,使其获得最有利的条件,为越南付出了大量心血。

而越南想要实现印zhi那联邦,入侵柬埔寨、老挝的举动,与当年美国想要控制东南亚各国,以及扩张举动又有什么不同呢?

中国自始至终都保持清醒,以中南半岛各国安全利益为考量,拒绝侵略扩张的野心。黎笋的演讲不仅是在破坏中越两国友谊,更是想要为自己洗白。中国自始至终没有将越南当作仇人,北京领导人也选择发起一场有限的自卫还击。

0 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