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一涨再涨,医用手套出口订单仍然排满,有什么秘诀?

健识健识 2025-04-19 13:41:10

几轮加码后,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已经达到145%。

医药行业也有不少外向型企业,在这一轮关税风暴中一些企业快速调整方向,将影响降到最低,既保证了经营节奏不被打乱,又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4月17日,央视新闻《直击外贸第一线,这家出口企业为何能逆势而上》现场报道,蓝帆医疗防护手套工厂目前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出国订单,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中下旬。英科医疗也于近期对投资者表示,一次性丁腈手套产品仍在满产满销。

美国是全球最大一次性防护手套消费市场,消费占比接近全球的一半。增加关税后,美国医疗防护用品成本大幅上升,中国企业则将产能转向了其他国家。因此,国内几家头部手套企业整体订单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弱。

手套耗材类产品应对关税风险的策略,或许可以为医药行业提供一些借鉴。

不是只有一个市场

其实从2018年起,医用手套类耗材就饱受美国加关税的挑衅和威胁。

2018年,美国在医疗领域发动贸易战,防护口罩、手套等医疗用品被纳入征收关税之列;2024年5月,美国再次对医用橡胶手套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计划2026年起税率从7.5%提升至25%;2024年9月,美国更加变本加厉,确定加税提前到2025年,并且在2026年把关税升至100%。

没想到,还没到2026年,美国就又玩起了关税新把戏。

医用手套行业早已熟悉了美国这一套伎俩,头部企业早就有了充分的预警,并留足了回旋余地。

蓝帆医疗是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医疗手套出口量稳居全球前列。蓝帆医疗告诉健识局:2018年之前,公司业务100%为医用手套,90%以上产品出口,其中70%以上收入来自美国市场。但从2018年起,公司开始战略性布局非美市场,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手套关税”逐步来临之时,国内头部企业迅速出击,高频次拜访跨国客户,加紧非美市场开拓工作。在中东迪拜、巴西、德国等各地的行业展会上,蓝帆医疗、英科医疗、中红医疗等厂商是常客。

因此今年美国关税加起来之后,国内手套行业头部企业并不慌张。

今年3月,英科医疗对外表示:一次性医疗级丁腈手套关税已经高达70%的情况下,英科医疗产品仍是满产满销。今年4月,中红医疗也回应称,公司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央视报道,蓝帆医疗工厂仍在满负荷生产。

“世界市场很大,不是只有一个美国市场”,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讲道。

蓝帆医疗表示,如今公司的产品成为欧洲等主要市场的主力供应商外,在新兴市场国家也实现了长足的成长,已覆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75%的人口。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蓝帆医疗市场占有率都达到20-30%。公司一次性丁腈手套产品对美销售占丁腈手套出口总量的比重已下降至30%以内。

新一轮市场重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分析,近年来,全球一次性防护手套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价格更高的丁腈手套表现出更高的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11.6%。

不仅是美国在用丁腈手套,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庞大且稳定增长的需求,中东、南美、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防护市场也在起步阶段。全球范围内每年可容纳近百条丁腈手套产线的新增产能。

中国过往并不算丁腈手套生产大国。疫情期间,全球最大手套生产商马来西亚TOP GLOVE等停产,国内企业抓住时机大举扩张,才加速了全球手套产能向中国的转移。目前,中国企业丁腈手套供给已占到全球的近一半,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有很多。

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极不确定,各大主要手套厂商都不敢轻举贸动扩张产能。

抓住有利的空档期,参与新一轮的全球市场重构,这是国内头部手套企业正在做的工作。

2024年6月,蓝帆医疗成功引入泰国HKG产业2亿美元的投资,用于进一步升级生产基地,进一步降低手套生产制造成本。这是去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金额最高的一笔融资,泰国投资人并不担心美国的关税威胁,依然看好蓝帆医疗的成本优势,这已经说明问题。

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产业链配套等方面都很成熟,既然能在全球最大的马来西亚手套行业手里抢走国际市场,当然也能在全球同此凉热之时最先站稳脚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蓝帆医疗还通过业务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了风险对冲,2018年起,公司先后跨国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德国NVT,搭建起高值耗材业务,这部分业务不仅出口完全不受影响,还将受益于进口关税危机下的国产替代机会。

拉长时间宽度,在市场一轮轮重构中,有定力、不放弃的企业始终一路向前。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