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已经超过170天。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心状态良好,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任务进展顺利。按计划,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地球家园。
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地球之前,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史上最热闹的时刻——6名航天员要同时在轨生活!更让人期待的是,首位外国宇航员可能很快就要来中国空间站做客了!
太空版"交接班":老带新,手把手教学。
神舟十九号的航天员们已经在太空住了小半年,马上就要回家啦!而接替他们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也已经整装待发。这次最特别的是,新老乘组将在空间站共同生活约一周,完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太空交接仪式"。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6名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像接力赛一样传递"太空钥匙"(空间站控制权),老队员还要手把手教新人:怎么操作复杂的实验设备,应急情况的处理技巧,甚至连"氧气怎么省着用"这种生活小妙招都要交代清楚。
这种"先上后下"的模式可比以前的"先下后上"先进多了,长期以来,载人航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返回,再发射”,也就是“先下后上”模式。还有一种是“在轨交接”,也就是新乘组先到达空间站,再与在轨航天员进行面对面的任务交接,确保空间站永远有人值守,再也不会出现国际空间站那种"宇航员被迫滞留大半年"的尴尬情况。这种模式也有效避免了空间站“空窗期”,对在轨实验,以及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都有极高的好处。
国际朋友圈扩大:这些国家的宇航员可能要来。
最劲爆的消息来了!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位外国宇航员!目前已经确定:巴基斯坦宇航员正在接受培训,多个国家提交了合作申请,包括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等也在积极接洽。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想来中国空间站可不容易!外国宇航员必须:通过严格选拔,完成专业训练,还要学好中文(毕竟所有操作指令都是中文的)。
为什么6个人同时在轨这么重要?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多热闹",而是中国航天的大战略,为未来国际合作铺路,提前演练多国宇航员协同工作。另外深空探测也在做准备,以后的月球基地可能也需要多人协作。同时练习提高空间站使用效率,可以开展更复杂的科学实验。
欧洲宇航员的遗憾选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遗憾的消息。欧洲航天局(ESA)原本有机会合作,但因为某些"不可抗力"(懂的都懂),他们的宇航员可能暂时无缘中国空间站了。不过别担心,我们的大门永远向真诚的合作伙伴敞开!
展望未来:从空间站到月球。
神舟二十号任务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航天正在下一盘大棋。到了2025年,空间站二期扩建,并且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未来可能建设月球国际科研站。
从一人飞天到六人同驻,从独立发展到国际合作,中国航天用实力证明:太空探索不是某个国家的特权,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期待神舟二十号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