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神舟十九号已经在太空"宅"了6个月,4月29日就要回家啦!
但有个问题让网友操碎了心:3个大活人在密闭空间站待半年,氧气怎么还没用完?今天圈叔就来扒一扒中国空间站的"生存黑科技",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太空氧气从哪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航天员呼吸的氧气,其实都藏在……水里!没错,就是普普通通的水!这里有个超酷的化学知识:水(H₂O)=氢气(H₂)+氧气(O₂),这肯定大家都知道的,后面呢?其实用电一分解,就能变出呼吸用的氧气!
那么,3名航天员半年需要30万升氧气,如果直接运氧气:一则需要超大储存空间,二则纯氧易燃易爆太危险。但换成水就简单多了:只要500升水就能搞定。天舟货运飞船就能轻松装下了。(专业术语:这叫"电解水制氧系统")
循环利用超给力。
中国空间站还是个"节水小能手"。为啥这么说呢?比如航天员的洗澡水,甚至尿液……统统都要回收再利用!为啥这么省?因为太空是没有自来水厂的,再就是运水成本超高(1公斤物资发射要花好几万),所以必须节水。(术语这叫"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返航倒计时!
目前,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已经超过150天。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心状态良好,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任务进展顺利。按计划,乘组将于五一前后返回地球家园。神舟十九号最快4月底就要上演"太空大冒险"返航啦!
整个过程堪比好莱坞大片,共分5个步骤。
首先是"太空脱钩",先和空间站说拜拜,这个过程中,神舟飞船需要进行姿态的调整,并进行轨道舱的分离,分离后的神舟飞船,只留下推进舱、返回舱组合体。
其次是"调头刹车",飞船组合体会继续进行姿态的调整,最终让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前进方向,返回舱在后面。让发动机反向喷射减速,这样做是要借助推进舱的发动机进行减速,在启动发动机后,飞船组合体的速度就会降下来了,飞行高度也会下降。
再次是"烈火考验",这一步也是最为凶险,返回舱高度下降到大约还有100公里时,就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了。有航天员描述:就像坐在炼丹炉里看窗外烧得通红!其实这也不是夸张,因为随着飞船返回舱不断下降高度,空气密度也会越来越大,气动加热效应会越来越强烈,毕竟穿越大气层时神舟十九号飞船的外壳能烧到1000℃。
第四步就是"降落伞秀"。当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离地面差不多还有10公里的时候,就会打开降落伞了,一张1200㎡巨伞霸气展开。巨大的降落伞,借助空气阻力进行减速,可以将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降低到7到8米每秒。
最后是"软着陆",也就是离地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给飞船返回舱通过一个向上的推力。
硬核科普,为什么返回舱能抗住高温?因为飞船的返回舱经过了耐高温的特殊设计,整体采用了特殊防热材料,做过了多层隔热设计。即便已经想的十分周全,但我们通常还是能看到返回舱表面被烈焰灼烧后留下的烧黑痕迹,其实,这也是一种神舟飞船返回舱的"光荣勋章"。
说回空气的话题,下次看到天舟货运飞船发射,记得它不光送快递,还承包了航天员的"空气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