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是只鸡蛋途昂Pro的上市是新生命的敲门声

月影寒霜说汽车 2025-03-14 05:45:59

文/赵云

3月10日,上汽大众尺寸最大的SUV途昂推出了“尺寸”更大的焕新款-途昂Pro。说尺寸更大并不准确,其实是焕新的尺度更大,包括基于车全新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和变速箱、包括Deep seek和文心一言的双AI引擎驱动智能座舱、包括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当然最重要的是价格,途昂四驱出众版一口价25.99万、途昂Pro四驱探索版一口价26.99万,总计5款车最高配价格比上一代车型最高配低了近10万。要知道这是一款接近5.2米车长,内部三排七座的巨物,此前2024款售价还在29.5万-40.5万。如今,这款途昂Pro的最高配一口价仅仅31.99万,巨大的价格落差和更高更智能的配置在这款车周围造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真空”,其对竞争对手的巨大的吸附和抽压能力将很快在之后的市场中获得直观的展示。

“定价有一点激进,激进的目的不仅要从豪华BBA里抢销量,还要和新势力PK一下,从他们手上把一些用户抢回来”,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傅强直言不讳。竞争已然到了这样一番境地,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技巧毫无用处,对上汽大众来说,接下来拼的就是整体实力,既包括持久战能力、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和研发能力及储备、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掌控能力。

途昂Pro激进的定价、整车终身质保、刻意推高的配置以及迅速提升跟进的智能化水平(智舱和智驾),都是在做一场大胆“压力测试”,从一款车取得的效果迅速跟进和复制到其他产品,进而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供应链体系、经销商网络、用户和市场嵌入式融合等做了一场全盘的“实弹演习”。

在发布会现场,傅强通过大屏演示了一组车门把手破冰装置视频,“在-35℃环境下,我们的车门解冻速度比特斯拉快2.7秒,这就是本土化创新的力量。”

当途昂Pro穿越零下35℃的极寒测试场,其破冰门把手不仅击碎物理冰层,更暗含着这家合资车企打破思维禁锢的觉醒。

“途昂 Pro为什么叫做Pro?”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本质上这款车型应该是叫做Innovation(革新、创新)的一代,Pro的意思是指引领。我们引领的是什么?是发动机,是智能化……”

从EA888发动机的混血创新,到用户生态的数字化重构,上汽大众证明传统巨头并非注定成为"被打破的鸡蛋",40年的体系积淀反而能转化为转型势能,这或许为上汽大众劈开一条新的道路:在"德国工艺×中国速度×数字深度"的三元方程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破技术之壳:从“技术代工”到“混血创新”

途昂 Pro搭载了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与DQ501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组合被称为这一代大众汽车的全新黄金动力组合,此前2007大众推出的“TSI+DSG”是那个年代的黄金动力组合,也种草了中国人“这辈子一定要有一辆大众车”的观念。

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400N·m,百公里加速仅需7.6秒,WLTC工况油耗低至8.35L/100km,具备满足欧7法规的清洁尾气排放,远低于国6排放标准,动力强劲与燃油经济性兼备,绿色环保与耐久可靠并重,这一代的EA888发动机的确是一台绝世好发动机。但在引入这款发动机时,德国工程师与中国团队曾爆发激烈争论——德方坚持沿用传统涡轮方案,而中方提出引入保时捷911同源的VTG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我们用了178组漠河极寒测试数据说服狼堡总部。”上汽大众技术总监回忆道。这项技术最终让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2.5%,WLTC油耗低至8.35L/100km,比美系竞品节能15%。陶海龙此前在采访中说:“现在中德联合研发团队每月产生30项技术提案,7项已反哺大众全球体系。”

另一项破冰门把手设计也成为典型案例:中国团队将德国机械工艺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经验结合,开发出可融化3cm冰层的自加热模块,如今已纳入大众MEB电动平台标准。”既继承德系-35℃极寒测试标准,又创新自加热模块的中国式解决方案,激发出"德国精度×中国速度"的独特竞争力。

破体系之壳:供应链的“本土化要塞”

在安亭工厂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1423家供应商的产能数据。"过去我们要提前12周下单博世ESP,现在通过华为云工业大脑,这个周期缩短到4周,成本比新势力低18%,如今我们98%的零部件实现本土化采购",供应链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AI预警系统说。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组织层面——德国大众派驻的质量专家穆勒(Jürgen Müller)坦言:"我们用了六个月才理解中国团队为何坚持在门把手加入自加热模块,但现在这个设计将反哺欧洲市场。

这种深耕40年的供应链网络,堪比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布局——通过全链条把控实现“非对称优势”。

陶海龙用军事战略比喻这种体系力:“就像俄罗斯用能源管道构筑地缘影响力,我们的供应链就是抵御价格战的‘战略缓冲带’。”途昂Pro的座椅总成成本控制堪称教科书:通过江森自控、延锋等本土供应商的垂直整合,单个座椅成本降低23%,却实现10万次耐久测试零故障。付强在经销商大会上算过一笔账:“每降低1%供应链成本,就能为终端释放2.5万元定价空间,这就是途昂Pro敢承诺终身质保的底气。”

破生态之壳:用户社群的“数字联邦”

95后车主陈晨没想到,自己在“大众一家”APP上传的318国道穿越视频,会引发工程团队连夜优化DCC悬架算法。“我们收到237条用户反馈后,48小时内完成阻尼参数调整。”傅强在用户共创会上展示的数据揭示新生态的力量:途昂Pro车主日均使用车机时长87分钟,超新势力22%;43%用户购买官方改装套件,衍生消费贡献18%毛利。

这种蜕变在经销商端同样剧烈。成都车主刘磊分享了他的购车体验:"通过APP直连工厂,我选配的哈曼卡顿音响从下单到安装只用了72小时。"而德国专家的观察更耐人寻味:"中国团队教会我们一个词——'场景化研发',现在狼堡总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将火锅店预约功能集成到车机系统。"

途昂Pro上市前,德国大众总部工程师专程飞抵上海。令他震撼的不是7.6秒破百的性能数据,而是车机系统里“四川话语音指令转化率98%”的测试报告。“过去我们总认为中国只需要适配欧洲技术,现在必须重新理解‘本土化’的定义。”他说这种认知颠覆源自中国团队的“技术突袭”——与DeepSeek联合开发的AI方言模型,已处理超过300万条方言指令,甚至能识别粤语俚语“拍拖”(自动切换情侣座椅模式)。

而类似的案例还有:

- 上市三个月内,途昂Pro完成4次OTA升级,其中3项功能源自用户反馈

- 德国狼堡首次将中国团队开发的VTG涡轮控制算法,应用于奥迪Q6改款车型

- 智能香氛系统的微胶囊缓释技术,被法国供应商法雷奥以专利授权形式引入欧洲

这次中德之间碰撞激发出更多的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不同的是这次中方更积极更主动。

结语:内生变革的“鸡蛋哲学”

途昂Pro的突围,印证了陶海龙在就职演说中的论断:“合资车企的危机不在市场,而在思维——总认为破壳的力量必须来自外部。”当这款车以2427L拓展空间、L2+智驾系统、终身质保重新定义燃油车价值时,它揭示的不仅是产品力突破,更是一场深刻的组织革命:

一、技术破壁:用“德国工艺×中国场景”打破单向技术依赖

二、体系重构:以本土化供应链构筑成本护城河

三、生态共生:让用户从消费者进化为共创者

从生物学来看,鸡蛋,从内部打破时是新生,从外部被打破时是食物。

途昂Pro的启示在于:当鸡蛋从内部打破时,迸发的不仅是生命,更是定义新规则的力量。正如傅强在交车仪式上的那句断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可靠的破局者永远是自己。”

0 阅读:6

月影寒霜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