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已经过去二十多天。
但是,特朗普明显撑不下去了。日前,特朗普亲口表示对华关税将会下降。
但是,特朗普显然不想就此回头是岸。因为就在特朗普宣布要降税的当天,美军又开始出现异动了......
特朗普要降税?
自4月初启动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通过这一招重压中国,但现实却让特朗普逐渐清醒了过来。
数据显示,美国海关每天从这项政策中收取的关税金额,连预期目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种执行上的落差,不仅暴露出政策本身的仓促与混乱,也打击了华盛顿内部对关税战前景的信心。
与此同时,中方并没有被动应对,而是选择精准出手——将反制焦点对准了美国极为依赖的稀土资源。
根据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一旦中断稀土供应,美国87%的主战装备将无法正常运行。
对特朗普而言,压力不止于此。
随着关税政策逐步落地,美国国内的民众与资本市场也开始显露出越来越强烈的不满。
生活成本上升、通胀加剧,普通家庭的开支被实实在在地压缩;而在金融市场上,美股频频震荡,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汇率也陷入动荡。
这一连串变化,正在蚕食美国原本就脆弱的经济信心。
在这种局势下,不少政商界人士表达了对关税政策的质疑,甚至连一直站在前台的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摩根大通的一场闭门会议上罕见坦言,中美之间的这场关税战“从长期看无法持续”,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副作用。
更令白宫头疼的是,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盟友,如今一个个做出了背离美国的决定。
没有外部支援、内部阻力渐增,特朗普手中的牌,已然所剩不多。
于是,态度开始转变。
4月22日,特朗普罕见放软话风,称将以“非常友好的态度”与中国重启贸易谈判,并在讲话中首次透露出关税“可能会大幅下降”的意愿。
《华尔街日报》随后披露了一则更具体的消息:
白宫内部正在商讨降低对华关税的可行方案,幅度或将超过一半,区间大概在50%到65%之间,最低是50%。
那么,特朗普是真的要“回头是岸”了吗?
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阳奉阴违的美国
就在特朗普表面上放出“对华降税”的信号之时,美国却在背后安排了一套截然不同的剧本。
首先是一项看似与中国无直接关系,却实则剑指中国的关税新政。
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对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达350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政策真正目的很明确——逼迫这些国家在新能源供应链中剔除中国企业的角色。
这种围绕供应链布防、打压中国企业生存空间的做法,已经成为美国策略的一部分。
几乎在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开启了访问印度的行程。
在与印方达成一系列经贸和地缘战略共识后,印度紧接着宣布对中国钢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
很难说这只是“巧合”。
显然,美国正在通过拉拢关键国家,把对华贸易战变成一个由盟友“分担执行”的全球协同计划。
而更具挑衅意味的,是美军在台海方向上的最新动作。
就在特朗普宣称“可能降税”的当天,一艘美国海军驱逐舰悄然进入台海海峡北口,释放出浓烈的军事信号。
这种选在敏感时点动用军力的行为,无疑是在台海问题上进一步试探中国底线。
与此同时,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不甘寂寞。
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纠集多达12个国家的舰艇,从欧洲远赴亚太,开始了代号为“高桅杆25”的行动。
更具煽动性的,是该航母指挥官公然叫嚣称:“英国皇家海军已准备好在台湾问题上对抗中国。”
他还补充说,此次出动“正是响应特朗普总统关于英国应在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
言下之意,就是在替美国站台、挑衅中国。
这些看似零散的动作,拼接起来却是一幅清晰的图景:美国正在外交、贸易、军事等多条战线上继续对中国进行施压,所谓的“降税示好”,更像是烟雾弹。
中国并没有对这一套“糖衣炮弹”掉以轻心。
外交部的回应可以说是切中要害:
如果美方真心想解决问题,就应放下威胁与讹诈的姿态,回到平等、尊重、互惠的对话轨道上来。
口头说要和谈,行动却处处打压,这不是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式,也注定不会奏效。
至于台湾问题,中方更是多次严正表态。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在台湾问题上“搞事情”的国家与势力,中方都会毫不含糊地坚决反制。
无论是关税战还是其他领域,美国的一举一动,中方都看得一清二楚。而若美方还想一边谈判、一边使阴招,那只能说——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与能力。
参考资料:
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外交部回应——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