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职业,能拥有医者仁心和人文关怀?最终赋能还是被替代?

照理 2025-03-05 04:50:47

AI会取代医生吗?最近AI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我们的两会代表就提了这个话题。根据北青网的报道,医疗领域的代表给出他的回答,他认AI承担的是数据分析、快速筛查、预测分析和标准化工作,而代替不了医生,因为医生的核心价值则体现在复杂病例决策、人文关怀和伦理把控等方面。

这几年AI技术突飞猛进,在医疗、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部分医院已经部署了AI大模型用于医疗数据处理和临床决策支持,而最近我们郑渊洁爷爷也发出感叹,说AI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杀了我也写不出来。郑爷爷说的咬牙切齿,他已经决定去干AI干不了的赛道了。确实,AI在医疗领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已经能够在影像分析、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部分国内AI大模型已经支持用户在家上传检查报告,由AI进行诊断和开药。

相比人类医生,AI优势很明显比如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精准识别医学影像,而且它不会疲劳和情绪波动。但要说它完全取代医生,那也是不可能的。医学不仅仅是数据和算法,还涉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还包括心理安慰、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是AI难以提供的。最重要的,有些疾病的症状并不典型,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病史、体检等综合因素进行诊断。

另外还有一些伦理与法律责任问题呢,比如如果出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软件开发公司吗?AI更可能是医生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取代者。那在郑爷爷的领域呢?AI确实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一篇小说、剧本,还能结合不同风格、流派进行创作,甚至能模拟特定作家的写作风格。同时它逻辑性强,能避免明显漏洞。

但它的局限是,无法真正理解“灵魂”。文学创作很多都来源于作家真实的人生经历、情感共鸣,而AI恐怕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情感。而且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思想、价值观,而AI作品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它最多只能成为“创作工具”而非“创作者”。有越来越多的职业感受到了AI的威胁,未来可能许多传统职业确实会受到冲击,如医生、编剧、客服、翻译等。当然它也会催生新的职业,如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伦理学家等。

所以其实AI不会终结某个职业,但它可能会改变这个职业的工作方式。人类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新环境。如何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

照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