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临近,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将目光聚焦在农村民生改善上,其提出两项重磅建议:一是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缴费标准,减轻农民参保负担;二是将参与新农保的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500元,并建议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而这一建议,可以说是直击当前农村"看病贵、养老难"的痛点,因而引发广泛关注。
据官媒数据显示,当前,新农合个人缴费,已从2003年的10元/年涨至2024年的400元/年,这样的增速,很显然是远超农民收入增长。咱就以四口之家计算,年度医保支出就达1600元,显示,这一数字,占家庭年收入比例是显著增加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占消费比重达10.44%,比城镇居民高出接近2个百分点。卢庆国指出,过高的缴费标准,已导致部分家庭断缴,因而其建议,建立与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减轻参保压力。

目前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超1.3亿,约35%未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即便参保者,多数地区月均养老金不足200元。以河北省为例,基础养老金仅168元。
168元的养老金,显示是没办法养老的。平均一天还不到6块钱。6块钱,吃饭都成问题,就不用说干其他的了。
此时我要对卢庆国代表说一声感谢,因为她提议:将参保农民养老金提至500元/月,未参保老人给予300元/月生活补贴。如果按此标准执行,农民养老金,将接近2024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68元)的3倍,很显然,会显著提升保障水平。
咱算一笔账:500元的养老金,平均一天差不多17块,老人的吃饭问题是能保证了,而且吃饭的质量还能很不错。据测算,养老金提至500元,可使农村老人食品支出占比,从60%降至40%,基本上是能实现"吃饭自由"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卢庆国代表这样提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军(2024年3月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指出:"适度降低医保缴费、提高养老待遇,可有效化解农民'未富先老'风险,防止医疗支出挤占基本生活费用。"
还有,要知道,此举涉及到亿万农村老人。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24年报告显示,农民养老金每提高100元,可带动年消费增长约800亿元。若全国1.3亿农村老人待遇提升,预计每年可释放超万亿消费潜力,对激活县域经济、促进内循环具有战略意义。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柯炳生(2024年2月在"中国三农发展大会"发言)强调:"缩小城乡社保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城乡养老金差距达5:1,卢代表的建议将这一比例缩至2.5:1,为城乡制度并轨奠定基础。"
我想,很多农民朋友肯定很想知道,代表提出了这个建议,会被采纳吗?
此时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因为代表提出建议后,需要时间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央财政已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4000亿元,同比增长7.4%,这可能是为政策调整预留空间。
而财政部相关负责人,2025年1月,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持续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
因而我觉得,卢庆国代表的建议,既呼应中央政策导向,又精准切中农村急难愁盼,若获采纳实施,将有力推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民生愿景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我想,农村这1.3亿老人肯定也希望增加养老金,因此让我们继续关注和期待吧!
我希望卢庆国代表的建议,被采纳!
应降低新农合缴费,降低干部及教师退休金,切实减轻年轻父母供养孩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