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泪点低」可能是因为大脑太发达......

观云脑 2025-02-17 12:46:36

据说,泪点高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一个泪点低的人因为什么而哭:

看个电影,全影院只有她从头哭到尾;街边见到流浪汉,也会泛起同情的泪光;看到别人哭,一秒钟就能感同身受流下眼泪……

小时候父母一句重话,长大后老板一顿批评,更是忍不住掉眼泪,泪点超级低。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些老哭的人“有必要吗”、“也太矫情了吧”。

还有类似“敏感”、“情绪丰富”这些标签。大家总是觉得女性更容易动情,“爱哭”这件事就和女性绑定上了,代表着一种脆弱和情绪不稳定。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泪点低”也是有原因的。泪失禁体质的人,大多就处在情感区。在性格上细腻、敏感,和一般人相比,他们的共情神经元更发达,往往更在意情绪和感受,情感丰沛,真诚热烈。

泪点低,可能是大脑太发达

镜像神经元是大脑中一种具有特别能力的神经元,它是人类“代入感”及“同理心”的生物基础。

它的作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反映和模仿他人行为,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而天生发达的大脑镜像神经元也是泪点低的原因之一。

比如,看到别人吃东西,自己也会流口水;看见他人发怒,自己的头皮也会发紧;别人情绪低落,我们内心也不好受……

所以,一听到悲情故事就止不住落泪的人,不是太脆弱、敏感,而可能是镜像神经元太发达。泪失禁体质并非是一种负面的特质,反而可能代表了个体的大脑在某些方面的异常发达,尤其是在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方面。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天赋,使得这类人在人际交往中更富有同理心,更能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感受。

爱哭,从小到大的“习惯”

有些人爱哭,也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热了哭、冷了哭、饿了哭、生气也哭……婴儿时期,不会说话又行动不便,哭是唯一能表达情绪和需求、换来父母关注的方法。

随着儿童期的到来,大部分人懂得用语言和行为去表达,“哭”这个手段就渐渐用得少了。

然而,有些人即使长大,依然用哭来换取所需之物,且屡试不爽。哭就成了他们固定的应对方式。

甚至进入成年期,哪怕很多时候已不再需要用哭来博得关注,还是会习惯性地流泪。

眼泪也有“治愈”功能

想哭的时候,你会痛快哭一场,还是坚持“有泪不轻弹”?

如果你也是个泪点低的人,恭喜你,可以用眼泪来“治愈”自己。

其实,流泪可以让人消除压力而达到放松的状态。想哭的时候大哭一场,除了发泄和解压,对健康也有许多益处。

1

帮心脑血管“排毒”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因感动等情绪留下的“情感眼泪”中含儿茶酚胺,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如果在体内积聚太多,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因此,适时哭泣也是给身体和心理“排毒”,没必要硬撑着不哭。

2

有助稳定情绪

研究显示,哭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帮助人放松,因此能解压、镇定、稳定情绪。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也认为,通过大哭释放压力后,人体能找回平衡,稳定体温、血压,甚至减少发炎。

另外,大哭时能通过眼泪排出锰。锰是左右情绪的关键物质,眼泪中的锰浓度是血清的30倍,通过大哭排出,有助于稳定情绪。

3

除菌护眼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拉姆齐医学中心研究发现,与呼气、出汗和排尿等生理过程类似,由压力引起的眼泪有助排出人体毒素,让精神得到松弛。

此外,眼泪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在5~10分钟内杀灭90%~95%的细菌。

4

改善视力

泪水能清洗眼睛的表面,保持眼睛湿润,洗去灰尘和碎片,并通过润滑眼球和眼睑来提高视觉功能。

5

自我保护信号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发现,眼泪可以发送自我保护的信号。

它会模糊人们的视线,防止自己对别人做出攻击性行为;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脆弱,让对方降低戒心和敌意,不会随便做出伤害行为。

6

大哭或能减重瘦身

美国加州洛思阿图斯眼科护理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眼泪分成3种类型,第一种是人眼自然分泌的泪液,使双眼保持湿润不干涩;第二种是反射性眼泪,当眼睛被异物刺激而流出;第三种是情绪性眼泪,也就是伤心、感动时流的眼泪,对燃脂最有效。

哭的时候会降低压力激素,有助于腹部脂肪的消耗;通过流泪,肾上腺皮质激素得到释放,体内皮质醇水平降低,身体就不会再发出“需要更多热量抗压”的信号。

但是,许多泪失禁体质的人,都会痛恨自己的眼泪。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不管怎样的原因流泪,都是一种情绪表达。你首先要做的,是去感受眼泪想告诉你什么。

你可以在每一次哭泣之后,拿出纸和笔,记下自己的眼泪触发点,找出共性。

“这个哭,是在表达自己的害怕,还是无能?是需要别人支持自己么?还是因为想到小时候总是被骂才哭的?”

挖掘背后的原因,尝试去解决根源上的渴求。

每个泪失禁体质的人,都不需要责备自己。这不是矫情,更不是病,而是借助了眼泪,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