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被改编成359旅,旅长并非萧克王震,而是一位背景深的人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7 15:00:42

1937年,八路军正式组建,原来的红六军团成了359旅的主力。红六军团是萧克和王震辛苦带出来的队伍,按道理讲,改编后旅长的位置应该是萧克或者王震来坐,但结果并非如此。

359旅的头儿究竟是谁?他或许没萧克和王震那么出名,但他的来历可不简单。这个人就是陈伯钧,老家在四川达县,他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毕业生。1927年那会儿,毛主席带着人搞秋收起义,陈伯钧就在起义的队伍里,当了个小排长。

他是毛主席早期特别信任的重要将领之一。毛主席特别欣赏像陈伯钧那样既有文化又有军事才能的红军干部,详细询问了他的岁数、老家以及过往经历。等队伍到了井冈山,毛主席安排陈伯钧他们去跟袁文才拉近距离,搞好关系。

那时候情况挺严峻的。有一回,陈伯钧领着一个班的战士,陪着毛主席去茶陵找大部队,他们一口气走了有六七十里地。到了第二天,那些战士们就返回井冈山去了,就留下毛主席、毛泽覃还有陈伯钧他们几个,继续走路前行。

突然间,县城那边响起了枪声,毛主席当即决定先在城外的一个小村庄暂时安顿下来。到了晚上,大伙儿商量好轮流站岗,后半夜就轮到毛主席和陈伯钧值班了。等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情况就有了变动,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马上出发。这时,陈伯钧主动请缨,说由他来断后掩护,让大家先赶路。

红军里有个团长想反叛,毛主席很快就发现并解决了问题。事后,他认真反思,觉得得做点啥来防止这种事再发生。于是,他决定成立个工农革命军的教导队,选了陈伯钧来当副队长,还让他兼党支部书记。这事儿能看出来,毛主席对陈伯钧这位在井冈山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将,那是相当信任。

到了中央苏区后,陈伯钧挑起了红军军长的大梁。博古和李德一来,就开始反对毛主席那套正确的军事打法,结果陈伯钧也挨了批,被逼着写了两次辩解信。

红军的两个大队伍合并后,毛主席派了好几位将军去红四方面军帮忙,做参谋长,陈伯钧就是其中一个,他被安排到了红九军当参谋长。后来张国焘想搞分裂,陈伯钧觉得这事儿可大了,就直接去找张国焘,跟他当面说清楚。

而且让张国焘赶紧想办法,把错的事情改正过来,好让局势好起来。这么直接又严厉的做法,让张国焘很不高兴,他就把陈伯钧调去红军大学教书。陈伯钧在红四方面军的日子过得特别不容易,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红四方面军跟红二方面军碰头后,陈伯钧就去找萧克和王震聊天,跟他们讲了讲张国焘想要分裂队伍的事儿。没过多久,萧克就去当红三十一军的军长了,而陈伯钧呢,也被调去做了红六军团的团长。

陈伯钧和王震挑起了红六军团的大梁。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陈伯钧,在三大红军主力还没汇合前,他特地亲笔给陈伯钧写了封信,里面提到:

伯钧兄弟,听说你现在在六军那边,真是红军里的得力干将啊!你最近身子骨咋样?大家伙儿都挺惦记你的。我们这边都挺好的,感觉咱们很快就能再见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加油干!

陈伯钧已经是红六军团的团长,并且深得毛主席的信任,算是心腹大将。后来红六军团改头换面成了359旅,他自然而然地就当上了旅长。王震呢,做了副旅长。而萧克的职位更高一些,他直接成了120师的副师长。

为啥359旅的旅长陈伯钧不怎么出名呢?其实是因为毛主席特别看重他。那时候,副旅长王震带着一个团冲到了前线,而陈伯钧呢,被毛主席留在了陕中,守着延安的南大门。

不久后,毛主席再次把陈伯钧叫回了延安。陈伯钧啊,那可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军事理论方面相当在行。毛主席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帮忙起草文件啥的。

因此,陈伯钧没去前线打仗。到了1938年,他有了新职位,当上了抗大训练部部长,管起了整个学校的教学事情。

这事儿挺关键的,陈伯钧不再领头359旅了,旅长的位置交给了王震,他还同时管着旅政委的活儿。陈伯钧当359旅旅长的时间挺短的,也没啥大战功拿出来说,所以名声没王震那么大。

但这事儿并没拦住陈伯钧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