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101:鼠疫与人类历史的千年纠葛

永哥历史 2025-04-12 03:54:04

1、14世纪欧洲黑死病大流行是全球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虽然疾病大流行在人类历史早期就存在,并影响了历史进程(如雅典大瘟疫、中国北方的鼠疫、美洲原住民的死亡等),但14世纪的黑死病尤为关键。这一时期恰逢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将全球连成一片,标志着“世界史的开端”。随着全球互动增加,疾病大流行成为全球史的重要现象。

2、1232年初,蒙古军队围攻金朝都城汴京(今开封),对峙半月后因疑似军中疫病暂时退兵。随后汴京爆发大规模瘟疫,持续近三个月,每日死亡人数极多,据《金史》记载死亡人数达90余万。瘟疫症状包括发热、咳血、胸腹胀痛等,传统伤寒疗法无效。

3、名医李杲观察到这一现象,质疑传统"邪气致病"理论,认为围城期间饮食不规律、过度劳役导致胃气受损,加上误诊误治是主因。现代学者推测战争导致尸体堆积、环境污染可能是传染病流行的真正原因。李杲记录的症状表明这是一种新型疾病,传统疗法完全无效。这场瘟疫促使李杲重新思考医学理论,推动了医学观念的革新。

4、与此同时,蒙古铁骑在13世纪中叶向西扩张至东欧。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大规模瘟疫(史称黑死病,实为淋巴腺鼠疫),导致超五千万人死亡。患者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和黑斑,当时欧洲人误以为是上帝惩罚或瘴气致病。虽无明确传染概念,但已采取隔离措施。

5、黑死病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瘟疫之一,虽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但也推动了欧洲的重大变革。黑死病结束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北部扩展到整个西欧,引发了深远的政治、思想与文化变革。传统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源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以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最新研究显示,黑死病与这些变革也有密切关联。

6、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锐减,使人均土地面积增加,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上涨。这促使欧洲探索节约劳动力的生产方式,畜牧业因此兴起,因其比传统谷物种植业更省人力。农民收入增长削弱了对封建领主的依附,社会流动性增强,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7、黑死病期间,教会势力确实出现衰落,但原因并非人们因祈祷无效而降低对宗教的信仰。实际上,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反而有所上升,一方面认为黑死病是上帝的末日审判,只有信奉上帝才能幸存;另一方面,面对亲人死亡,人们更需要宗教信仰的慰藉。然而,大量天主教神父在黑死病中死亡,教会为填补空缺招募了许多素质较低的新神父,导致教会逐渐腐败无能,这才动摇了人们的信仰。

8、黑死病不仅出现在亚洲和欧洲,也蔓延至非洲北部的埃及,当时该地区由马穆鲁克王朝统治。1347年秋,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与西西里几乎同时暴发疫情。不到一年,黑死病扩散至尼罗河下游及布海拉地区,随后席卷整个埃及,并波及叙利亚和中东其他地区,导致马穆鲁克王朝赋税征收困难、土地荒废、人畜大量死亡。

9、黑死病在14至16世纪期间多次侵袭马穆鲁克王朝,被阿拉伯历史学家称为“巨大的毁灭”。暴发前常伴随异常气候,之后则引发饥荒。其对非洲的影响深远:导致马穆鲁克王朝军队兵员不足、战斗力下降,工匠短缺和薪酬上涨,农业人口减少。王朝因此逐渐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当时人们将疾病归因于真主或上天的惩罚。

10、历史上的鼠疫主要有两种:腺鼠疫和肺鼠疫,是同一种病菌引起,但症状和传播却有所区别。腺鼠疫主要通过跳蚤传播,而肺鼠疫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人传人。

11、历史上有三波全球鼠疫大流行:第一波是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瘟疫,第二波是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第三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全球大流行。尽管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才被发现,但通过历史记录的症状和传播模式,学者推断这些瘟疫是由鼠疫引起的。

12、历史学家通过"回溯性诊断"用现代医学知识推测古代疾病,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史料记载模糊,难以准确对应现代病名;二是现代疾病分类对古人无意义(如黑死病被视作神罚)。因此研究古人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比强行诊断更具史学价值,这是思想史和社会史的重要研究内容。

13、历史学家通过三种方法推断古代瘟疫:1.分析历史记录中的症状(如鼠疫特有的淋巴结肿块);2.查找瘟疫期间老鼠大量死亡的证据(如清朝云南鼠疫);3.用基因技术检测古人遗骨中的细菌基因(如确认查士丁尼大瘟疫和黑死病病原为鼠疫杆菌,雅典大瘟疫可能由斑疹伤寒引起)。

14、科学家通过DNA比对研究发现,鼠疫杆菌可能源自青藏高原,由致死率较低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演化而来。这一发现推翻了此前认为鼠疫杆菌源自中非或中亚草原的观点。根据新结论,鼠疫早期传播路线有两条:一条从印度经印度洋商业网络传到北非,可能是查士丁尼大瘟疫的源头,后通过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传播到地中海和波斯;另一条沿中亚丝绸之路传播,但因战争和政权更迭常被阻断。12至13世纪蒙古西征打破了这种平衡,将潜伏在中亚的鼠疫杆菌带到欧亚大陆两端,导致金朝汴京大疫和欧洲黑死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