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个多月工作调动,9年多了依然分隔两地,但爱情还在

浩晔评育儿 2023-09-22 20:11:09

本家“小长辈”的故事,很佩服他们的坚持。

为什么要用“小长辈”这个词呢,因为按辈分的话,我要喊他们小叔小婶。

但我的年龄又比他们大几岁,于是他们反过来喊我姐。

那就折中一下,暂且称呼他们为宇哥和宇嫂吧。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宇嫂的家在外省,两人是在广州工作的时候认识的。

后来宇哥工作调动回了武汉,本以为两人的缘分就此为止。

但两人深爱着对方,谁都没有放弃,每天在视频和语音中互诉衷肠。

虽然分隔两地,宇哥看到有适合宇嫂穿的衣服,会找人要链接买给宇嫂。

宇嫂吃到了什么美食,会打一个真空包装,邮寄给宇哥。

天边的一片云,路边的一棵草,两人都会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和对方分享。

一有休息的日子,两人不是赶往对方所在的城市,就是相约一处景点汇合。

有时候只是匆匆的相聚那么一天半天,两人也都不顾旅途的奔波和劳累,甘之如饴。

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分居两地而消退,反而经常有“小别胜新婚”的甜蜜。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宇哥想办法将宇嫂调回了武汉,期间用了多少人情,托了多少关系,花费了多少金钱,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听宇哥的妈妈说,本来可以全款买的房子,后来只能付首付还贷了。

房子有了,两人也聚在一起了,结婚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宇哥对自己的婚礼很重视。

因为宇哥的爸爸很早就不在了,所以提亲是家族里的长辈们去的。

家族里会开车的,已经在那边提前租好车。

浩浩荡荡的车队,带着家族的长辈,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宇嫂家。

有遵照宇嫂那边的风俗准备的礼物:心头肉、莲藕、烟、酒,首饰等;

也有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准备的东西:新衣服,穿着红衣的鲢子鱼,红包礼金等。

宇嫂的家人直呼太客气。

本来宇嫂的父母是不太同意女儿远嫁的,但看到了宇哥的用心,也看到了我们整个家族对他们婚事的重视。

于是,他们的婚礼顺利举行。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第二年,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

在孩子一个多月的时候,宇哥的工作又发生了调动。

本来宇哥不想去外地,但调动之后的工资要高一倍。

宇哥想到有房贷要还,有女儿要养,和宇嫂商量了之后,还是去了外地。

宇哥每个月的工资两万五,他自己留一千块。

自己的妈和宇嫂的妈,一边转两千块,剩下的,就全部转给宇嫂。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宇哥的大女儿已经9岁了,小女儿也快两岁了,宇哥的妈妈在帮忙带。

宇哥和宇嫂现在依然分居两地,但无论是宇嫂的生日,还是七夕或者520之类的节日。

宇哥要么是抽空回来,要么是邮寄价格不贵,但是很用心的小礼物。

这些小礼物可能是宇嫂偶尔提到的小饰品,

也有可能是宇嫂很喜欢吃又吃不到的外地的小零食,

还有可能是宇嫂舍不得买的包包之类的。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宇嫂对宇哥同样用心,担心宇哥一个人在外不好好吃饭,经常做牛肉酱、香菇酱之类的邮寄过去。

宇哥在外地的宿舍,小到一个杯垫,大到一个冰箱,都是宇嫂抽空过去布置的。

两人手机的天气页面,首选的都是对方的城市。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和本文内容无关

两人已经结婚多年,真正聚在一起的日子却不多。

虽然浪漫已经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但他们同样会时不时的给对方一些小惊喜。

宇嫂会突然出现在宇哥的城市,宇哥也会突然回来,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接宇嫂下班。

现在,两人依然分隔两地,但相信他们会天长地久的幸福下去。

0 阅读:0

浩晔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