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咸鸭人间美味

明徽 2025-04-10 03:54:59

犁汉颂/文

笔者所在六安舒城县的老家,一到冬至,乡村便似被岁月温柔以待,放慢了步调。田野里,麦苗在冷风中轻轻颤抖,好似在抱团取暖;池塘水面蒙着一层薄冰,透着清冷。可就在这时,乡村人家却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忙着制作咸鸭子,这一传统习俗就像岁月深处飘来的醇厚香气,想想心里都感到无比温暖。

老家制作咸鸭子的历史,和这片土地一样悠远。听长辈们讲,打从他们儿时起,每到冬至,自家养的鸭子就派上了用场,这可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生活的馈赠。过去,没有冰箱或冰柜,人们便想出了腌制的法子,让冬天的鸭肉能长久保存,成为农忙时的美味。

想到此,我仿佛在一瞬间穿越到几十年前......

早在冬至前,家里就开始为这道美食做准备。自家养的鸭子,吃着田间的谷物、池塘里的小鱼小虾长大,毛色鲜亮,身姿矫健,透着一股天然的活力。记得小时候,看着鸭子们在池塘里欢快嬉戏,那场景满是生机。

到了制作那天,父亲总是熟练地抓住一只鸭子,手法利落却又带着几分轻柔。宰杀、放血、拔毛、剖腹、清洗,每一步他都做得极为细致。年幼的我站在一旁,既好奇又有些不忍,看着鲜活的生命变成待加工的食材,懵懂间对生命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

处理好的鸭子,迎来了关键的腌制环节。母亲会把精心准备的配料拿出来。盐、花椒、八角、桂皮,这些普通的香料在母亲手中,就像神奇的魔法道具。她把香料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翻炒,瞬间,厨房里满是浓郁的香气,那香味仿佛能钻进人的骨子里。香料炒好碾碎后,母亲便开始仔细地涂抹在鸭子身上的每一处,从鸭胸到鸭腿,从鸭腹到鸭背,每一寸鸭肉都被均匀地覆盖,像是给鸭子披上了一件香气四溢的“外衣”。我曾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用心,母亲微笑着说:“腌制鸭子可不是件小事,直接关系到鸭肉的品质,当然要好好对待,就像过日子,用心了才会有滋味。”那时的我不太明白,如今想来,这简单的腌制,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涂抹好香料的鸭子,被整齐地码放在大缸里,一层鸭子一层盐,最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就像生活的压力,让鸭子在安静中慢慢发生奇妙的变化。在腌制的日子里,盐分一点点渗透进鸭肉的纤维,鸭肉里的水分也慢慢渗出,这是一场无声却深刻的交融,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也让我懂得了沉淀的意义。

约摸一周后,鸭子就可以出缸晾晒了。冬至后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正好用来晾晒咸鸭子。自家的墙上,竹架上,挂满了腌制好的鸭子,稍过几天,鸭子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油光,微风拂过,香气飘散开来,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岁月的味道。晾晒时,还要不时翻动鸭子,让每一面都能充分享受阳光与微风,这就如同人生,需要适时做调整,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咸鸭子变得表皮紧实,色泽金黄,完成了从普通鸭子到美味佳肴的华丽转身。吃咸鸭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清蒸的咸鸭子,原汁原味,入口便能感受到鸭肉的咸香与紧实,每一口都是对家乡味道的深情回味;红烧的咸鸭子,色泽红亮,香料的味道与鸭肉完美融合,浓郁的香味在舌尖上绽放;制作咸鸭汤,更是冬日里的温暖港湾,把咸鸭子和自家种的冬瓜、萝卜一起炖煮,汤鲜味美,每一口汤都饱含着家的温暖,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在城市生活多年,尝遍了各种美食,可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家乡冬至时腌制的咸鸭子。它不只是一道菜,更是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家人的关爱,还有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每到冬至,望着城市的天空,我总会想起老家父母忙碌的身影,想起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咸香,那些温暖的冬日时光......

家乡的咸鸭子,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承载着生活的记忆,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让我明白,生活就像这腌制晾晒的过程,有付出、有等待、有收获,有平淡、有热烈、有温暖。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透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着生命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美好。

0 阅读:0

明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